資源描述:
《日本文化論文 我眼中的日本》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論日本文化本學期有幸選到了老師的“日本歷史”公選課。就我所知,這門課有很多同學都想選。為什么這么多同學想選呢?我認為首先是日本這個民族和我們中國有著很復雜的關(guān)系,不論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國學習,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還是近代日本發(fā)動了令中國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難的侵華戰(zhàn)爭。都是國與國之間的交集的一部分。就我個人而言,是懷著對日本的極大的興趣來選這門課的。誠然大部分時間,說對日本感興趣會讓人覺得是親日,是賣國傾向。但是最近越來越發(fā)現(xiàn),作為中國,想在與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競爭中處于一個上風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圖;作為一個中國人,想正確全面地認識日本。覺必須拋棄
2、心中的偏見和痛恨,以一個客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來學習日本和日本的文化。我個人對日本談不上喜歡或是討厭,小時候總是聽老人們說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國時怎么樣怎么樣,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說是畏懼日本也不為過。后來上學了,通過書本或是電視上放的抗日電影,了解了中國人民的努力戰(zhàn)勝了小日本。便又變得十分自豪,但是對日本的討厭卻是未曾改變。知道后來看了一些關(guān)于日本的書籍、電影和動漫之后才對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觀。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見,謹供參考,不對之處,還望指正。一.日本戰(zhàn)國此詞匯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條中出現(xiàn)的“天下戰(zhàn)國
3、之上(天下戦國の上は)”一句。換言之,生處在被后人稱為“戰(zhàn)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zhàn)國之世”的認知了。嚴格說來,日本戰(zhàn)國并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從室町幕府時代爆發(fā)了應仁之亂后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百多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jù)的日本歷史。因此有的人說日本沒有戰(zhàn)國,但就我而言,不論戰(zhàn)國與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蕩氣回腸的傳奇故事是不會改變的。今川義元、北條早云、北條氏康、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達政宗?、上杉謙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戰(zhàn)國系列游戲的人都耳熟
4、能詳。在這個時代,以幕府將軍(也稱作征夷大將軍)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護職威信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為大名。各地大名進而稱霸一方,甚至于成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為可能。??另外,此時日本與歐洲人之間的貿(mào)易交流正式展開,基督教和火槍的引進改變了社會和戰(zhàn)爭型態(tài)。到了戰(zhàn)國中、后期,過往封建制度下的農(nóng)奴地主關(guān)系也逐漸遭到破壞。日本的這段歷史與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何其相似。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敝袊拇呵飸?zhàn)國時期可以說“無義戰(zhàn)”,但日本的戰(zhàn)國時期也不例外。總結(jié)起來就是“下克上”三個字。整個日本戰(zhàn)
5、國時代都充斥著重臣殺害主公然后自立的事。以織田信長來說,他從西方購買了火槍的武器,可見日本當時的割據(jù)勢力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他們雖然忙于國內(nèi)戰(zhàn)爭,但并未一味排外,反而懂得引進先進事物,雖然這些是為了征戰(zhàn)。但是我們也不能磨滅他的歷史眼光。說到日本戰(zhàn)國,武士道精神是不能忽視的。這種精神可以說已經(jīng)滲透到了日本這個民族的骨子里了。武士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亞洲甚至世界各國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奧義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這種思想也是對傳統(tǒng)
6、儒家“士道”的一種反動。儒家的“士道”講究君臣之義,有“君臣義合”、“父子天合”的人倫觀念,但是日本的“武士道”是以為了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diào)“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麗中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之后豪無留戀的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神道教的信念基礎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導致極端的兩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殺;注重禮儀而又野蠻殘暴;追求科學而又封建迷信;欺壓弱者而又順從強者,等等。唯有純粹徹底的覺悟,才是武士道強人之處。武士道注重共性,與注重
7、個性的歐洲騎士相異。但這種共性實際上比歐洲騎士的游俠精神還要狹隘,這個集團精神和團結(jié)精神是不同的,也并非是愛國精神。他們既不忠君也不愛國,他們愛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團。日本人評價武士也不是以其是否忠君愛國來評價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誠于自己的武士團。因此在日本戰(zhàn)國中可以看得到,各個地方的國人們都抱成一個集團來對外,其中當然也充斥著勾心斗角和背叛。武士道的精髓最主要有幾個方面:義、勇、仁、禮、誠、名、忠?!傲x”是武士準則中最嚴格的教誨,要求武士必須遵守義理和道德。“勇”要求武士具備敢作敢為、堅忍不拔的精神,同時要有高強的武藝。“仁”使武士不至成為黷
8、武主義的武夫,而要具有寬容、愛心、同情、憐憫的美德。“禮”不僅僅是風度,更是對他人的情感和關(guān)懷的外在表現(xiàn)?!罢\”要求武士保持誠實,同時要擺脫來自諸如商人階層之類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