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hr管理師告訴你:職企業(yè)場中你是大豬?還是小豬?》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HR管理師告訴你:職企業(yè)場中你是大豬?還是小豬????智豬博弈是博弈論(Gametheory)中最為經(jīng)典的例子。凡是對博弈論略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但考慮到很多讀者并沒有研究過博弈論,這里還有必要老生常談一回。???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一點殘羹。現(xiàn)在問:“兩只豬各會采
2、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豬將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因為,對小豬來說它不踩動踏板相對于踩踏板來說是上等策略,它去踩什么也得不到,不踩則會出現(xiàn)兩個可能:如果大豬踩了,它可以坐享其成;如果大豬也不踩,兩個人(這里說兩只豬更準確些)就干耗著,最終都得餓死,跟它去踩的結果一樣,但是還不會很快的消耗體力。因此,小豬下定決心將革命進行到底——堅決不踩踏板。當然對大豬來說自己不踩而由小豬來踩踏板也是上等策略。但我們前面的分析已經(jīng)知道,小豬的意志是何其堅決,他根本不會理會大豬的。那么是不是大豬也干脆兩眼一閉,聽
3、其自然,等著喝西北風呢。當然不會,原因有二:其一,大豬需要更多的能量來補充體力,他耗不起;其二,大豬也不笨,他對小豬的想法也是一清二楚,因此他會調(diào)整自己的策略,不能搞成兩個和尚沒水吃(再次表示歉意,應該說兩只豬沒食吃)的局面。畢竟自己去踩動一下踏板,多少還是會有些收獲的,雖然是殘羹冷炙,但了勝于無。大豬此時的最好的策略就是自己動手(應該為自己動腳),不再指望小豬。???智豬博弈這一模型可以擴展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不論是在戰(zhàn)爭中還是商業(yè)競爭中,我們都會看到類似于智豬博弈這種情況的存在。在辦公室的人際沖突中,有一些人會成為不勞而獲的“小豬”,而又另一些人充當了費力不討好的“大
4、豬”。???“情形之一:”大豬“加班,”小豬“拿加班費???這種情況在企業(yè)里比比皆是。因為我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每次不論多大的事情,加班的人總是越多越好。本來一個人就可以做完的事,總是會安排兩個甚至更多的人做。“三個和尚”的現(xiàn)象這時就出現(xiàn)了。如果大家都耗在那里,誰也不動,結果是工作完不成,挨老板罵。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多年的戰(zhàn)友們,對對方的行事規(guī)則都了如指掌。“大豬”知道“小豬”一直是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而“小豬”也知道“大豬”總是礙于面子或責任心使然,不會坐而待之。因此,其結果就是總會有一些“大豬們”過意不去,主動去完成任務。而“小豬們”則在一邊逍遙自在,反正任務
5、完成后,獎金一樣拿。???對策:解決這一現(xiàn)象的關鍵是要做到因事設崗,因事用人,100%的工作只要安排80%的人去完成,因為人都是有潛力的。???情形之二:樣樣通不如一樣通???你是不是經(jīng)常為自己淵博的知識而自豪呢?或者你也經(jīng)常為有些人僅有一技之長卻比你拿了更高的薪水而郁郁寡歡呢?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怨天尤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不是誰的錯,因為即使你覺得想不通的事也有它的科學性。何以見之,有例為證。某大學公開招聘兩名教授,一個是教經(jīng)濟學的,一個是教會計學的。經(jīng)過層層選拔,最終有兩人獲得機會,姑且稱之為張教授和王教授。接下來就是一個讓所有人想不通但現(xiàn)實得不能再現(xiàn)實的
6、選擇過程。會計學教授的工資是5000元/月,而經(jīng)濟學教授的工資是3500元/月(因為作者本人是會計學畢業(yè),因此總認為會計學教授應該多拿一些,而實際情況可能恰好反)。張、王兩教授具有相同的學歷背景——會計學碩士。同時又都有經(jīng)濟學的教學經(jīng)驗,張教授的會計學教學經(jīng)驗優(yōu)于王教授。以你我之頭腦去分析,知識就是金錢,知識越多,工資越高,張教授理所當然的會獲得會計學教授職位。這就是我們這些聰明人的天真之處,殊不知現(xiàn)實并非如此。因為王教授知道市場行情,而且知道到了目前,不可能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因此,在與教務主任談判時,極力否認自己具有經(jīng)濟學的教學經(jīng)驗,甚至說如果讓他去講授經(jīng)濟學會誤人子弟
7、,與其這樣,自己寧可不要這分工作。而張教授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加之對博弈論研究不夠,一開始就合盤托出,甚至大談特談自己的經(jīng)濟學教學經(jīng)驗。事情到此為止,我想每個人都看出了門道,學校不可能重新招聘,而兩教授也都不可能隨便丟掉到手的美差。最終的結果就是王教授獲得了會計學的教授職位,而張教授只好退而求其次,教授經(jīng)濟學。???這不是一個臆想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對策:講這個例子并不是否定知識的價值,只是提醒你在向外界展示你的知識時,隱而不露也許會獲得最大的收益。???情形之三:為集體利益做事的人最終所得總少于“搭便車”的幕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