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分析作品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高郵市第一中學高三語文一輪復習導學案主備人:陳曉岑審核人:吳水清2016.10.24分析作品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教學目標】1.了解相關考點的具體考查要求和高考命題形式2.掌握“分析作品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相關知識和解題方法【課時安排】1課時【預習單】【考試說明】一、了解考試說明相關要求:1.分析綜合C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二、考點解說作品的結構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現(xiàn),指作品的整體構思(布局謀篇)、行文線索以及段落間(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與安排。分析作品結構即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lián)與安排。其中包括整
2、體思路的分析概括以及局部思路的分析概括。【題型示例】1、文章主要寫了畫家老劉的“太陽夢”,請就此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2012重慶卷)2、這篇游記為什么從杜詩寫起?(4分)(2014山東卷)3、《捧與挖》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2011江蘇卷)【知識梳理】作品的結構是作者謀篇布局的具體表現(xiàn),指的是各部分之間的組合方式,具體表現(xiàn)為文章的段落層次、過渡、照應、開頭、結尾、標題。把握了文章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作品的結構分析包括:1、語段結構分析要求能分清語段內部的結構層次,把握語句間關系。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有并列、承接、遞進、選擇、總分、因
3、果、條件、轉折等。2、全文段落層次分析6現(xiàn)代文閱讀-探究題高郵市第一中學高三語文一輪復習導學案主備人:陳曉岑審核人:吳水清2016.10.24全文段落層次分析需要用到如下概念。順序:①順敘:按時間或空間順序較清楚地進行記敘;②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③插敘:對主要情節(jié)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④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作某些交代;⑤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fā)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過渡:是文章中各層次、段落之間的橋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過渡的地方有:由總到分,或由分到
4、總;由敘入議,或由議到敘,由寫景到抒情;今昔相聯(lián);地點、事件轉換;由環(huán)境到人物;從概述到詳述,或由詳?shù)胶?;從正面到反面;或從反面到正面等。照應:包括交代和照應。交代又包括伏筆,照應包括首尾照應,論點照應、事物照應、氣氛照應等。線索:主要是指貫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節(jié)脈絡,以及作者表現(xiàn)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起伏。它可以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感情、某句話、某種行動等。有單線與雙線(主次、明暗)。在閱讀分析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會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結構上的作用。句段的結構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處在開頭:一般是(內容上)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統(tǒng)攝全篇,領
5、起下文,設置懸念,埋下伏筆。處在結尾:一般是呼應前文;(內容上)卒章顯志,深化主旨;耐人尋味,余音繞梁,讓人難忘。處在中間:一般是承上啟下,前后呼應。(內容上)擴展思路,豐富內涵,揭示或深化主題。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來頻繁考查的欣賞點。所謂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體材料之外,經(jīng)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類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寫,或是事件敘述,或是詩詞引用,或是細節(jié)描寫,不一而足;就其作用而言,或對比,或鋪墊,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襯托,或營造氛圍,各盡其妙。注意:把握作品結構,是閱讀一篇現(xiàn)代散文的第一步,是讀懂一篇散文的標志,是正確解答文學類文
6、本閱讀題中其它題目的前提。6現(xiàn)代文閱讀-探究題高郵市第一中學高三語文一輪復習導學案主備人:陳曉岑審核人:吳水清2016.10.24【活動單】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08江西卷)朦朧的敬慕——悼念魯迅先生蕭乾①也許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卻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從沒有膽子向壽衣鋪里望望。夜半,即便從很遠很遠地方飄來的僧器或誦經(jīng)聲,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頭來,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樣。②我曾見過三位死人,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都將是我永不會忘記的。而且,我還該陳說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過:一個黃昏,我的母親死在我的懷抱里;小學時代,曾排著隊去中
7、央公園社稷堂瞻仰過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最近,在魯迅先生靈前,我守了兩天靈。③扶著那絳色幃幔,職務使我看見了數(shù)千張陌生的但是誠篤的臉,一個個腳跟都像墜了鉛球,那么輕又那么沉重地向靈堂踱。低垂的頭,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靈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們肅然駐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雙按住的手,他們的身子皆極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淚,用手巾堵著嘴,倉皇地奔了出來。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學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間,我特別留意一個衣服襤褸、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夾著的畫冊和石板說明了是剛剛放學,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頭玩耍的時候,然而他卻結伴迢迢跑到了這里。那
8、個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來到靈前,兩只頗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