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

ID:2085673

大?。?3.00 KB

頁數(shù):19頁

時間:2017-11-14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_第1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_第2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_第3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_第4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_第5頁
資源描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開示》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明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的關節(jié)。今略說之:《金剛經》是實相般若,佛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可以開學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剛經》,都是破相顯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句,乃體用并顯。云何體用?應無所住是體,而生其心是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應無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無,方是《金剛》本旨。所以六祖聞此二句,立時悟道。然則六祖何以一聞便悟?當知六祖乃肉身菩薩,早巳見性。何以故?試看六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于此偈語,知六祖已悟無住

2、本性之體,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傳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體用不二之理;后來即依此教化學人,大振宗風??梢娺@兩句經,非常重要!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么我執(zhí)、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zhí)著無住,又落于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用真心,就是生悲愿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悲慈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如是等心,皆是無所住而生其心,便是真心、清凈心,亦即是佛心。而眾生所生之心

3、,乃貪心、我執(zhí)心、貢高心、差別心,乃至八萬四千煩惱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業(yè)識心,亦即是眾生心。所以者何?因眾生處處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凈;心不清凈,即不能悟得實相真心。故學佛人欲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道從心生,心由道見,講到究竟,這一個道字也不可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此理微妙,初學人不易領悟。佛要人領悟實相無相,離念即是真心,故說“應無所住”;佛又要人領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說“而生其心”?!皯獰o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來似覺矛盾,其實就是如此。  既知應無所住即

4、是實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卻不要去覓此實相,覓此法身佛,覓即不是。何以故?實相無相,不可覓故;放下便是,動念皆非,一起覓心,便成妄想。當知此實相境界,非諸佛獨有,我等亦本自具足。所以者何?佛與眾生本來無二故。只要我們瞑目寂照,一念不生,則如如不動,萬物同體,即是實相之無住真心。如一念微動,即是有所??;有所住,即非實相。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體現(xiàn),六根才動被云遮?!贝蠹倚蕹植荒芟鄳?,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縛,豈能自見本性?  我們修的是心地法門,須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道理認清。要明白這兩句經的體用,必先立

5、其體,然后才能起其用。體云何立?將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是。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息,則無住真心自然現(xiàn)前。但是大家明知放下不易,故又要從降伏其心下手。殊不知一切無住,便是降伏;若另求降伏,便是頭上安頭。果能一切無住,即得實相本體。依實相本體,而住無所住,生無所生,即是依體起用?! 》鹋c眾生之分,只在覺與不覺,慈悲與不慈悲。覺則即相離相,一切不住,故名曰佛;不覺,則見境生心,一切皆住,故名眾生。慈悲則平等為懷,萬物一體,即名曰佛;不慈悲,則貪嗔、癡慢、煩惱叢生,即名眾生。然覺與不覺,乃體上之分;慈悲與不慈悲,乃用上之別。體用不二,皆

6、是一心。若能轉惡心為善心,即是佛心。故六祖云:“一念平直,眾生是佛?!薄 》鹩腥恚斨崛艘嘤腥?,所謂法身、報身、化身。其實三身即是一身,無所住是法身,生其心是報身與化身。所以者何?一切不住時,空寂靈知之真心遍滿虛空,即是法身。生其心時,善心生,得善報;惡心生,得惡報,此時之心,即是報身。又念念思量,種種變化,思邪化地獄,思善化天堂,此時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時時在無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虛空,而不存虛空之量;度盡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變即是無所住,隨緣即是生其心。談《金剛經》的“無所住心”據(jù)說六

7、祖慧能大師在五祖弘忍處,聽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開悟。應無所住或無所住心四字,的確為般若法門的精髓、綱要?!督饎偨洝分蓄愃七@樣的法語還很多。諸如:“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半x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叭羝兴_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非法,非非法?!薄笆欠ㄆ降?,無有高下”?!盁o實無虛”等等,可以說都是無所住心的同義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行者又怎樣才能修達這樣的境界?佛陀在經中作了詳細的說明,反復地咐囑,若不仔細閱讀,很

8、容易忽略過去;甚至會使我們誤入歧途,滑到邪路上去,不得正果。這里僅就個人修學的體會,說明如下,供同修參考,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第一、應生無所住心應生無所住心,亦即“離一切諸相”的心態(tài)。首先是“我相”。我們靜坐修持時,要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