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

ID:29005688

大小:86.5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8-12-15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_第1頁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_第2頁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_第3頁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_第4頁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_第5頁
資源描述:

《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道次第上士道講記 11(三、為利有情而發(fā)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目的是為了利益有情而發(fā)心,所以要學自心不舍有情。學心不舍有情者,《道炬論》及《發(fā)心儀軌》中說學處時,雖未說及,《道炬釋》云:“如是攝受不舍有情,于菩提心所緣及其勝利,發(fā)心軌則,共同增長及不忘故,應當守護?!睜枙r數(shù)之與根本文,意無乖違,故于此事,亦應修學。學心不舍有情這一條,在《道炬論》和《發(fā)心儀軌》里,說學處的時候雖然沒有談及,《道炬論注釋》里說到:如是攝受不舍有情,于菩提心所緣以及菩提心的勝利、發(fā)心軌則,共同增長和不忘的緣故,應當守護。在此時把它也數(shù)在里面,與《道炬論頌》

2、的文義也沒有相違之處。因此對這不舍有情也應當修學。心棄舍之量者,依彼造作非理等事而為因緣,便生是念:從今終不作此義利。內心棄舍有情的量,是依某個有情所作的某個非理事等,作為因緣,便起了這樣的心念:從今以后終究不對他作利益。這樣下至對于一個有情這樣想,就是棄舍了有情。(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修學積集二種資糧者。從以儀軌受愿心已,當日日中供三寶等勤積資糧,是能增上菩提心因。此除先覺傳說而外,雖未見有清凈根據(jù),然有大利。道次第上士道講記 11所謂修學積集?;鄱N資糧,就是從依靠儀軌受了愿心以后,應當每天供養(yǎng)三寶等勤積資糧,這是能增上菩提心的

3、正因。這一條除了先覺即噶當諸大德傳述之外,并沒有在阿底峽尊者的《道炬論》《發(fā)心儀軌》《道炬論釋》等的教典中見到清凈的根據(jù),然而它是有大利益的,因此也列為學處。以上對修學此生不退發(fā)心正因的引導作了解釋。第二,修學余生不離發(fā)心之因分二:一、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二、受行不失四種白法接著要修學未來生世中不離發(fā)菩提心的正因,又從斷和行兩分上把握。“斷”要斷掉能失壞菩提心的四種黑法,“行”要行持不失壞菩提心的四種白法。由于斷和行兩分因素具足,未來世將不離發(fā)菩提心。今初(斷除能失四種黑法)《大寶積經·迦葉問品》說成就四法,于余生中忘失發(fā)心,或不現(xiàn)行。

4、又成就四法,乃至未證菩提中間,不忘菩提之心,或能現(xiàn)行,此即愿心學處。在《大寶積經·迦葉問品》里說,成就四種黑法,將在其它的生世里忘失發(fā)菩提心或者不現(xiàn)行菩提心。又成就四種白法,乃至未證得大菩提的期間,不忘失菩提之心或者能現(xiàn)行菩提心。這就是愿心的學處?!秾毞e經》中是這樣說的:“道次第上士道講記 11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菩提心。何等為四?欺誑師長,已受經法而不恭敬;無疑悔處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以諂曲心與人從事。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失菩提心?!币韵陆忉屗暮诜ǖ膬热荩阂?、欺誑親教等;二、于他無悔令生追悔;三、說正趣大乘諸有情之惡

5、名等;四、于他人所,現(xiàn)行諂誑,非增上心。一、欺誑親教等四黑法中,欺誑親教及阿阇黎尊重福田者,當以二事了知。一境,二師易知,言尊重者,謂欲為饒益,言福田者謂非師數(shù),然具功德,此是《迦葉問品釋論》所說。二即于此境由作何事而成黑法,謂于此等隨一之境,故知欺誑則成黑法。四黑法中,欺誑親教師、阿阇黎尊重福田,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境;二、于此境由作何事而成黑法。境有四個,親教師和阿阇黎容易了知,第三的尊重是指欲作饒益者,福田是指雖然不是師長,但具有功德。這是堅慧論師在《迦葉問品釋論》里所講的。第二、對于此等境由作什么事而成黑法呢?就是對于以

6、上親教師、阿阇黎、尊重、福田四者當中的任何一個,明明知道而作欺誑,就成了黑法。欺誑道理者,《釋論》解云:“道次第上士道講記 11謂彼諸境以悲愍心舉發(fā)所犯,以虛妄語而蒙迷之?!笨偲浞惨云壅N之心作蒙蔽師長等方便,一切皆是。欺誑的道理或者說惡行的相狀,堅慧論師在《釋論》里解釋說:這些師長等對境以悲愍心舉發(fā)了自己的所犯,然而以虛妄之語去蒙騙迷惑他。總而言之,凡是以欺誑的心作蒙蔽師長等的方便,所有的一切都屬于欺誑的惡行。然諂誑非妄者,如下當說,此須虛妄,以《集學論》說斷除黑法即是白法。能治此者,即四白法中第一法故。但是欺誑不是這里說的妄語,這個

7、原因下面會說到。這第一個黑法必須是“虛妄”,因為在《集學論》里講到,斷除黑法就是白法。能對治這第一黑法的就是四種白法里的第一白法。而那里說到乃至遇到失命的因緣,下至戲笑也應當斷除對師長說妄語。其中明顯說到要斷妄語,所以所謂斷第一黑法即是第一白法,當然要斷的就是妄語。以這個根據(jù)就知道諂誑不屬于這里所說的妄語。若于尊重啟白余事,而于屏處另議余事,說善知識已正聽許,亦是弟子欺蒙師長。假使在尊長前稟白了這件事,背后又另外議論另一件事,卻謊稱善知識已經真正答應了、同意了等等,這也是弟子欺蒙師長。二、于他無悔令生追悔道次第上士道講記 11于他無悔

8、令生追悔。其中亦二,境者,謂他補特伽羅修諸善事,不具追悔。于境作何事者,謂以令起憂悔意樂,于非悔處令生憂悔。第二黑法,于他無悔令生追悔,有兩個方面,境是指其他修諸善事本來沒有追悔之心的人。對于此境做什么事而成黑法呢?就是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