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

ID:22897033

大?。?2.50 K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8-11-01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_第1頁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_第2頁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_第3頁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_第4頁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_第5頁
資源描述:

《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關于實踐論美學“美本質觀”的再審視(1)自從本世紀五十年代美學大討論中形成了四大美學流派之后,美學界迄今沒有出現(xiàn)人所公認的新學派。 ?。?)今天的美學界通行的美本質觀,仍然是五十年代李澤厚的美在社會實踐說。大學里通用的美學教材,南方高校以劉叔成、夏之放等編著的為主,北方高校以楊辛、甘霖編著的為主,這些八十年代編寫、出版的美學原理教材,不過是李澤厚學說的改造和豐富,作為其理論支點的美本質觀,仍是“美在實踐”、“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平心而論,這個觀點在言必稱馬克思的當時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具有理論

2、深化的意義,是運用馬克思言論能夠較為圓通地解釋較多審美現(xiàn)象的美學定義。然而,作為、編者自稱的“馬克思主義美本質觀”,它是名不副實、似是而非的,從審美實踐來看,它更是牽強附會的、漏洞百出的。時至今日,如果對它的理論失誤毫無所知,不加分辨地傳播授受,不僅對不起今天這個學術問題可以自由探討的時代,而且會誤人子弟、貽害后學。因此,對這個美學定義的理論疏漏進行一次公開的徹底的檢討,實在已是刻不容緩?! ≌f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關鍵必須搞清楚“人的本質”是什么。應當指出,“人的本質”與“美的本質”一樣,是個既簡單又

3、復雜、幾千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的問題。以“人的本質”這樣一個涵義不確定的概念來界定美本質,只能使美本質的定義更加撲朔迷離?! ≌J識一事物的本質,應當把它放在與它事物的聯(lián)系中。聯(lián)系就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認識“人性”、“人的本質”,應當把它置于與其它動物的對立和統(tǒng)一中加以考察。人與動物的統(tǒng)一是人的基本屬性,人與動物的對立即人的特殊屬性?!叭诵浴?、“人的本質”應當是人的基本屬性與人的特性、人的生物屬性與人的非生物屬性的統(tǒng)一,二者缺一不可。而馬克思則是在人的特性、人的非動物屬性的意義上使用“人性”、“人的本質”概念的。如

4、他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說:“廢除私有制就是徹底解放人的全部感官和特性。不過要達到這種解放,就要靠這些感官和特性在主體和對象兩方面都已變成人性的?!彼扰e眼睛為例說明對象必須具有人性:“眼睛已變成人性的眼睛,正因為它的對象已變成一種社會性的人性的對象,一種由人造成和為人服務的對象?!苯又e耳朵為例說明它必須具有人性:“正如只有音樂才喚醒人的音樂感覺,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就不是它的對象?!痹?845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5、?!倍吧鐣P系”在馬克思看來只有人類才具有,動物界是不存在“社會關系”的。恩格斯也是這樣。在《反杜林論》中,他說:“人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jīng)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于獸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異?!钡鹊?。正如朱光潛先生所分析指出的那樣:“所謂‘人性的’,……也就是非動物性的?!薄 。?)建國以后,理論界無論從“社會性”、還是從“意識性”、抑或是從“勞動”、“實踐”方面解釋“人性”或“人的本質”,都是把“人性”、“人的本質”當作人的特性、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屬性來對待的。應當

6、說,這是對“人性”、“人的本質”理解的一個嚴重失誤。其嚴重的后果,是造成了建國幾十年來對人的起碼的生存欲求(即生物欲求)的粗暴踐踏(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這種欲求是非人性的)。而以“人的特性”界定“人的本質”,“人的本質的對象化”就成了“人的特性的對象化”,由此來解釋一切美學現(xiàn)象,其荒謬性不言而喻?! ∧敲?,馬克思理解的“人的特性”究竟是什么呢?馬克思講過人的特性是“自覺自由的活動”、是“勞動”、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國理論界也分別從“意識性”、“勞動實踐性”、“社會性”三方面使用“人性”或“人的本質”一語,

7、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很有必要作一番澄清?! ∫浴耙庾R”、“理性”作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西方古典哲學的一個傳統(tǒng)觀念。受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的影響,馬克思早期也曾將人的特性理解為“理性”和“自由”?! 。?)大約從1844年開始,他的這一思想逐步發(fā)生轉變。這一轉變的標志是《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1845年寫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1845—1846年與恩格斯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這一時期,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開始形成。用唯物史觀來看人的特性,他發(fā)覺原來的觀點太

8、膚淺了。從“意識”的內(nèi)容、本質來看,“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 。?)從意識的發(fā)生史乃至人類的發(fā)生史來看,“人使自己和動物區(qū)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并不是在于他們有思想,而是在于他們開始生產(chǎn)自己必備的生活資料”。 ?。?)可見,人的“意識”是由人類的特殊謀生活動——“勞動”或者說“實踐”決定的,“勞動”或者說“實踐”是比“意識”更為根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