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

ID:22993269

大小:191.52 KB

頁數:151頁

時間:2018-11-02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_第1頁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_第2頁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_第3頁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_第4頁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_第5頁
資源描述:

《阿姜查《寧靜的森林水池》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寧靜的森林水池阿姜查著序言1前言4譯者的話4阿姜查略傳5編者的話6第一章明了佛陀的教導6第二章更正我們的知見13第三章生活就是我們的修行19第四章禪坐和外相的修行23第五章森林里的教導31第六章覺悟42后記44151序言也許你要在一九八○年代的亞洲尋求佛陀在生活上的教導,及探求是否仍有出家的僧尼在實踐一種單純生活和禪修,以托缽為生、隱居于森林之中。也許你曾讀過佛陀與其弟子們在印度森林中游化,邀諸善男信女一齊加入長養(yǎng)智慧和廣大慈悲的行列,邀他們來過托缽僧的簡樸生活,獻身于內心的平靜和覺醒的描述。二千五百年后至今,你還

2、能夠發(fā)現這種的生活方式嗎?而且,這種教導對我們今日的現代杜會及現在的心仍然適用且息息相關嗎?151當你在曼谷、可倫坡和仰光附近的現代化機場登陸后,計程車會帶你穿過亞洲城市的街道,來往的車潮、擁擠的巴士及人行道上賣水果的攤販。每幾個路口,你就會看到金色的寶塔和城市佛教寺院的頂尖。不過,這并不是你所要尋求的寺院。居住在這些寺院之中的,都是一些研究古老經文、可以唱誦和布教,并以此教化民眾的僧尼。可是,要找到一如佛陀往昔居于森林的簡樸生活、依袈裟和缽的禪修生活,你必須遠離城市及這些寺院。如果是在擁有最多寺院和僧侶的泰國,你

3、便須要在一大清早出發(fā),到繁忙的華南豐車站,搭車前往遙遠的南部或東北部的省份。第一個小時的旅途中,火車一路蜿蜒,帶你遠離喧囂的都市、遠離房子、事業(yè)和一路破陋的房子。越過泰國中部的浩瀚平原,東南亞的米鄉(xiāng),一路綿延的稻田,被田間的田梗劃出仟陌縱橫,并由溝渠和水道有規(guī)律的劃分。在這一片稻海的地平線上,每隔幾哩,就會往四、五個地方上看到由濃密叢生的棕櫚樹及香蕉樹所組成的島群。如果你的火車走得更近這些棕櫚島群,你便能夠看到一座橙色的寺院屋頂在閃爍和一叢叢由支柱架起的木屋所組成的東南亞村落。每一個村落,無論有五百或二千居民,至少

4、都會有一家寺院,寺院是提供村民做析禱、儀式、會議的場地,多年來,也一直被充作村落的學校。這些村落大部份的青年男子都會在二十歲時出家一年或三個月,學習佛陀種種的教示,以備“成熟”151地進入成人杜會。寺院大多由幾位年長、單純而且曾研讀過古經文的慈悲僧侶所主持,他們熟知各種儀式及教示村民的基礎教義。這種寺院是鄉(xiāng)村生活里不可或缺和最美好的部份,但是,這仍不是你所要尋求的寺院。你的火車繼續(xù)朝北走向古代的首都──奧達雅。當地充滿著幾世紀前與鄰國戰(zhàn)爭時,慘遭戰(zhàn)火掠奪的華麗寺院之廢墟與殘破宮殿。這些雄偉遺跡的精神仍保留在巨大的石

5、雕佛像之中,沉著地渡過數世紀?,F在,你的火車轉往另一段漫長旅途的東方,穿越克拉特平原,駛向寮國邊境。一小時又一小時,越過一里又一里的陸地,你依然會看到稻田和村落,但是,它們逐漸變得越來越稀疏和貧窮。泰國中部鄉(xiāng)村的運河和青翠的花園、芒果樹以及熱帶植物變成一幅非常單純的景致。房子比較小了,但村里小而簡樸的寺院依舊閃爍。在這兒,仍然保持著古老、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你會看到,當農夫在工作和小孩子在沿著鐵軌旁的溝渠中照料水牛時,婦女們在門廊下織毛毯。151在這些低度開發(fā)的省份里的鄉(xiāng)村,仍保留了許多傳統(tǒng)的森林僧、尼。這里仍然有

6、大片的森林和叢林地區(qū),濃密地覆蓋著山脈和未開發(fā)的邊界地帶。而幾世紀以來,這些鄉(xiāng)村一直都支持著森林僧和寺院致力于保存領悟佛陀的覺悟。因為,大抵來說,這些僧侶并不做村落的布教師,也不教書、也不做研究和保留古代手抄的經文。他們的目的是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和覺悟佛陀教導的自心內觀及內在的平靜。如果你下了火車,改坐巴士或租汽車,經過一些泥濘路,來到了泰國東北無數寺院中的任何一座,你會發(fā)現什么?這樣的教導和修行方法會和一九八○年代相契嗎?內觀和覺醒的訓練可以滿足一個來自現代化和復雜杜會的人的需求嗎?你曾發(fā)現很多西方人在你之前就已

7、來過了。自從一九六五年以來,就有上百位像你一樣的歐洲及美國人,來到這森林里參訪及學習。有些人短期的學習過后,就回到家里,將他們所學的融入在家的生活當中。有些則出家一、二年或更多年,做更徹底的訓練,然后才回家。然而一些發(fā)現森林生活是一種富足而莊嚴的生活方式的人,至今依然留在寺院里。151對這些人而言,教法已直接地與他們的心對話了,供給了他們一種智慧和自覺的生活方式。剛開始,這種方式看起來也許幾乎很簡單──表面上很簡單。但是,在試圖將佛陀的方法付諸實踐之后,我們會發(fā)現并不那 容易。然而,不論需要多努力,這些人仍然認為沒

8、有比在自己的生命中發(fā)現“法”與真理更值得的東西。打從你進入一個像巴蓬寺的森林道場的那一刻,修行的精神便隨處可見。那里有樹林沙沙作響的寧靜和僧侶們做雜事或經行的安詳舉止。整座寺院占地一百多英畝(目前更大),分成僧、尼兩個部份。簡樸而未經裝飾的小茅蓬,分別座落在小森林的空地上,所以周遭有樹林和樹林間的走道。在寺院的中心地帶,是主要的講堂、齋堂和戒壇。整座森林的布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