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胃腸道神經(jīng)鞘瘤4例臨床病理分析及文獻復習》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胃腸道神經(jīng)鞘瘤4例臨床病理分析及文獻復習趙偉志葉曉霞安徽馬鞍山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安徽馬鞍山243000[摘要]目的探討胃腸道神經(jīng)鞘瘤(GSs)臨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鑒別診斷。方法對4例GSs患者臨床資料、病理形態(tài)、免疫表型進行觀察,結合文獻進行討論分析。結果4例患者,平均年齡(61.3±9.9)歲,女3例,男1例?;颊邿o特殊臨床癥狀和體征。影像學瘤體表現(xiàn)為界清的稍低密度均質實體灶。大體觀察腫瘤無包膜,界清,切面呈實性,有光澤感。鏡下瘤組織外圍均有豐富的淋巴細胞增生形成的淋巴細胞套,梭形瘤細胞呈交叉束狀排列,局部區(qū)域細胞核呈不顯著的柵欄狀,局灶可有顯著的核異型性,但核分裂罕見。腫瘤邊緣局灶區(qū)
2、域可見瘤細胞分隔、包裹胃壁平滑肌現(xiàn)象。免疫組化顯示4例瘤細胞S-100、Vimentin呈彌漫強陽性,2例GFAP片灶性陽性,Ki-67陽性指數(shù)<3%,Desmin、CD34、CD117、DOG-1均為陰性。術后隨訪均未見復發(fā)或轉移。結論GSs是胃腸道罕見的間葉源性良性腫瘤,掌握其相對特征性病理學形態(tài)結合S-100、CD117、CD34、DOG-1等標記物檢測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jyqkas,GSs)罕見,僅占所有胃腸道間葉性腫瘤的2%~6%,占所有胃腫瘤的0.2%[1]。其臨床表現(xiàn)隨病變的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腫瘤的大體與鏡下表現(xiàn)與其它胃腸道間葉性腫瘤,特別是胃腸道間質瘤(GISTs)
3、相似,術前常難以明確診斷,易誤診。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0月于該院行手術切除的4例GSs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并結合文獻對其臨床表現(xiàn)、病理形態(tài)特點、免疫表型、鑒別診斷、治療方法進行探討,側重于對病理形態(tài)特點的分析及與GISTs的鑒別,以提高對該罕見腫瘤的臨床病理診斷水平,防止誤診誤治,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收集馬鞍山市中心醫(yī)院胃腸道原發(fā)性間葉源性腫瘤73例,根據(jù)腫瘤病理形態(tài)特點及免疫組化結果確診GSs4例,所有病例資料均完整,其中3例行胃部分切除,1例行結腸部分切除。并對患者進行了和門診隨訪。1.2方法4例手術標本經(jīng)4%中性緩沖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
4、透明,石蠟包埋,常規(guī)切片,HE染色,采用光鏡觀察。選用S-100、Desmin、CD34、CD117、DOG-1、GFAP、Ki-67抗體進行免疫組化染色,采用S-P法,DAB顯色,免疫組化步驟均按照S-P即用型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用已知陽性切片做陽性對照,用PBS緩沖液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贵w及試劑盒均購自福建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3免疫組化陽性結果判讀以腫瘤細胞出現(xiàn)棕褐色著色為陽性。S-100陽性定位于胞漿/胞核,Desmin、GFAP陽性定位于胞漿,CD34、CD117、DOG-1陽性定位于胞漿/胞膜,Ki-67陽性定位于胞核。2結果2.1臨床資料4例患者,女性3例,男性1例,平
5、均年齡(61.3±9.9)歲。3例發(fā)生于胃,臨床表現(xiàn)多為中上腹部疼痛,腹脹,黑便。1例發(fā)生于橫結腸,表現(xiàn)為排便不暢。病史2個月~3年,臨床術前診斷均為GISTs。術后隨訪5個月~9年,無1例發(fā)現(xiàn)復發(fā)或轉移。2.2影像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均行腹部CT檢查,腫瘤表現(xiàn)為稍低密度均質實體灶,境界清楚。術前均行內鏡檢查及活檢,均未作出明確診斷。見圖1。2.3病理檢查巨檢:4例腫瘤均無包膜,與周邊組織界限清,位于胃腸壁黏膜下及肌壁間,切面呈實性,有光澤感,未見出血、壞死、囊性變等改變。病例2與病例4在胃黏膜面形成潰瘍。鏡檢:4例瘤組織外圍均有豐富的淋巴細胞增生形成的淋巴細胞套,其中3例有生發(fā)中心形成(圖2
6、)。腫瘤由纖細或肥胖的梭形細胞組成,胞質淡嗜伊紅,胞核呈紡錘形,核的大小和形狀不一,局灶可有顯著的核異型性,或呈上皮樣改變,但核分裂罕見或缺乏(圖3)。腫瘤細胞多呈交叉束狀排列,局部區(qū)域細胞核呈不顯著的柵欄狀,細胞巢間為疏松的粘液樣間質(圖4),可見多少不等的膠原纖維并形成粗大或細小的梁狀結構。腫瘤組織與胃腸道橫紋肌分界較清,病例1與病例2在腫瘤邊緣局灶區(qū)域可見瘤細胞分隔、包裹胃壁平滑肌現(xiàn)象(圖5)。2.4免疫組化4例腫瘤的S-100呈彌漫強陽性表達(圖6),Vimentin均陽性表達,2例GFAP片灶性陽性,Ki-67陽性指數(shù)小于3%。Desmin、CD34、CD117、DOG-1均為陰性
7、。3討論胃腸道原發(fā)性間葉源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胃腸道間質瘤[2],神經(jīng)鞘瘤是軟組織常見腫瘤,但原發(fā)于胃腸道罕見,大多數(shù)發(fā)生于胃,其次是結直腸,發(fā)生于小腸和食道的尤為罕見[1]。該組從73例胃腸道原發(fā)性間葉源性腫瘤中確診4例,占5.5%,與以往文獻報道相近[2]。3.1臨床表現(xiàn)GSs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發(fā)病年齡10~81歲,女性稍多見[1,3]。GSs的臨床癥狀通常不典型,隨瘤體的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多為上腹不適、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