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許衡、阿合馬與元初漢法、回回法之爭》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許衡、阿合馬與元初漢法、回回法之爭元朝建國初年,漢法與回回法的斗爭十分激烈。這種斗爭不僅暴露了元朝統(tǒng)治集團中不可調(diào)和的民族矛盾,而且反映出以忽必烈為首的蒙古統(tǒng)治者在如何治理漢地問題上態(tài)度與政策的變化。元初漢法與回回法之爭集中體現(xiàn)在許衡、阿合馬這兩個代表人物身上,本文擬以此二人為典型例證,探討上述問題?! ∫辉S衡與阿合馬,可說是冰炭不相容,情勢不兩立。許衡是位深研理學的漢族碩儒,阿合馬是個善于言利的色目權臣;許衡起先受到重視,后漸遭冷落;阿合馬則由默默無聞而終獲寵信,操縱政柄,顯赫一時。這種情
2、形,正反映出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對待漢法與回回法上,前后有著復雜微妙的變化。在忽必烈執(zhí)政之初,實行的是重儒政策,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勢所決定的。金元之際,是個社會大變動時代。中原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受到來自北方草原的蒙古軍事旋風的猛烈沖擊,面臨被摧毀的厄運。蒙古初期的統(tǒng)治,嚴重阻礙了中原漢地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蒙哥汗在位時,“漢地不治”的情況已極為嚴重,正如許衡所說,“虐政所加,無從控告”,人民困弊至極,竟到了“殆將起亂”的地步。(注:參見(元)許衡:《許文正公遺書》卷7《時務五事》
3、。)長此以往,顯然不利于蒙古在中原漢地的統(tǒng)治,也不符合蒙古統(tǒng)治者的根本利益,亟待加以改變。元世祖忽必烈就是順應這一時代需要而登上歷史舞臺的。史載忽必烈“思大有為于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注:《元史》卷4《世祖本紀一》。)他在金蓮川開設幕府,“招集天下英俊,訪問治道。一時賢大夫,云合輻輳,爭進所聞;迨中統(tǒng)至元之間,布列臺閣,分任岳牧,蔚為一代名臣者,不可勝計”。(注:《元文類》卷58,李謙:《中書左丞張公神道碑》。)在忽必烈周圍的漢族儒士中,就有許衡在內(nèi)。許衡堪稱元代理學巨擘
4、,他所創(chuàng)立的“魯齋學派”與另一位理學家吳澄所創(chuàng)立的“草廬學派”,是有元一代最具影響的理學學派,因而當時有“北許南吳”的說法。元人揭奚斯云:“皇元受命,天降真儒;北有許衡,南有吳澄。所以恢宏至道,潤色鴻業(yè),有以知斯文未喪,景運方興也?!保ㄗⅲ骸秴俏恼肪硎祝肄伤梗骸段恼齾枪竦辣?。)二人都是師承、標宗朱(熹)學,講究以盡心求天理。盡管如此,許衡又與吳澄同中有異,其最大的區(qū)別是他講求實學,主張經(jīng)世致用,“踐履”于時。他認為凡事應當“運用天理,而見諸行事”,(注:《吳文正公集》卷首,揭奚斯:《
5、文正吳公神道碑》。)反對將理學變成“高遠難行之理”。(注:《許文正公遺書》卷5《中庸直解》。)許衡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實踐者,他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關頭,挺身而出,建言立業(yè)于廟廊,成為“元之所以藉以立國者也”。(注:(明)黃宗曦:《宋元學案》卷91《靜修學案》。)許衡從政的主要活動是參與推行漢法。中原歷代封建王朝,長期以來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教育制度,即所謂漢法。漢族儒士不遺余力地促使忽必烈采行漢法,以求達到“以漢法治漢地”的目的。忽必烈在即位之前,曾試用漢法治理邢州、河南、京兆等地,
6、大見成效,為以后奪取政權做了先期準備。中統(tǒng)建元后,更將“以漢法治漢地”的經(jīng)驗推廣到各地,最終形成一個按中原王朝傳統(tǒng)體制和規(guī)模建立起來的大一統(tǒng)國家。許衡在輔佐忽必烈采行漢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1.建言。至元二年(1265),許衡入中書省議事,輔助中書右丞相安童理政。翌年他本著“責難陳善”的態(tài)度,呈上著名的《時務五事》奏疏,暢論實行漢法的必要。這道奏疏,幾乎包括了許衡的全部施政綱領。他指出:“古今立國規(guī)?!钡拇笠?,“在得天下心”。對于蒙古統(tǒng)治者來說,“得天下心”的途徑是“非行漢法
7、不可”。這是因為“國朝土宇曠遠,諸民相雜,俗既不同,論難遽定??贾按狈窖儆兄邢?,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但是,“萬世國俗,累朝勛貴,一旦驅之下從臣仆之謀,改就亡國之俗,其勢有甚難者”。因此他認為“以北方之俗,改用中國之法,非三十年,不可成功”。(注:《許文正公遺書》卷7《奏疏》。)在奏疏中,許衡一再鼓勵忽必烈堅定不移地推行漢法,他說:“茍能漸之摩之,待以歲月,心堅而確,事易而常,未有不可變者。此在陛下尊信而堅守之,不雜小人,不責
8、近效,不恤流言,則致治之功庶幾可成矣”。(注:《元史》卷158《許衡傳》。)從根本上說,許衡所說的“行漢法”,就是要恢復“儒治”,即孔孟所說的“王道”、儒家傳統(tǒng)的“仁治”——這可以說是許衡政治思想的核心,亦即他“行漢法”政治主張的真諦。在《時務五事》中,許衡還系統(tǒng)闡發(fā)了“用人立法”、“為君之難”、“以義為利”、“遂生順情以建天下之大利”、“禮義從養(yǎng)民心”等主張??傊?,《時務五事》可說是許衡政治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其核心是“必行漢法”以恢復儒治。在忽必烈眾儒臣中,曾明確而全面地論述應行漢法的只有郝經(jīng)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