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

ID:28260184

大小:80.00 KB

頁數(shù):7頁

時間:2018-12-08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_第1頁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_第2頁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_第3頁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_第4頁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_第5頁
資源描述:

《醫(yī)學畢業(yè)論文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姓名:2014年6月25日小兒手足口病的辨證思路與臨證治療【摘要】針對小兒手足口病的病機轉歸特點,分析其辨證論治思路,臨證按疫毒外侵,邪郁肺衛(wèi);毒蘊氣分,濕熱熏蒸;毒迫營血,內陷心肝、余邪未盡,肺胃陰傷四型辨治的治療體會?!娟P鍵詞】手足口病/中醫(yī)藥療法;手足口病/中醫(yī)病機;兒童;辨證論治;病因手足門病又名夏季皰疹綜合征,是以門腔黏膜潰瘍及手、足、臀等處發(fā)生皮疹為主要特征的小兒傳染病,病原為COA16病毒(柯薩奇病毒)和EV71病毒(腸道病毒)。木病最初是1957年在新丙蘭流行,1959年在英國伯明翰流行時ALSOP氏等首先用手足口病稱,1969?19

2、70年円本曾暴發(fā)過大流行。屮國從1981年開始有所報道,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梢妳^(qū)域性流行的報道,有吋可造成暴發(fā)流行。近年國內山東、安徽、廣東等地均奮區(qū)域性流行,甚至是致死報告。木病多發(fā)于夏秋季,好發(fā)于學齡前兒童,尤以一兩歲小兒多見,年長兒感染癥狀較輕,除手、足和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外,可伴全身癥狀,如發(fā)熱、納呆、腹痛、大便秘結或不暢、眼結膜炎或頜下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輕者1周左右皮疹消退,不留瘢痕,無色素沉著而痊愈;重者病程延長或出現(xiàn)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1關于本病的病機轉歸特點中醫(yī)學認為,手足門病是外感時邪疫毒與肺、心、脾經內蘊濕熱(毒)相搏,“隨其虛處

3、而所著”,外泄郁結肌表所致。肺主表,人身之華蓋,風、濕、疫邪首犯肺衛(wèi),肺氣失宣,上逆則咳嗽,竅道不利則鼻塞流涕,邪正交爭則發(fā)熱;脾主肌肉四肢,運化水濕及水芥精微,時疫之邪與脾經內蘊濕熱相搏結,外泄于體表,則可在其病變經氣循行部位(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見手、足、口紅斑或皰疹;咽喉為胃之門戶,時疫之邪與內蘊濕毒相搏結,上蒸口腔、咽喉,故口腔黏膜、咽喉見皰疹或潰瘍;舌為心之苗,足太陰脾經上行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脾兩經濕熱與邪毒循經上犯,則見舌面皰疹。若毒熱熾盛,內犯氣營,則患兒熱重而皰疹密集,根盤紅暈顯著。由于木病屬于中醫(yī)“溫病”、“濕溫”、“時疫”等范

4、疇,就具有上述疾病的發(fā)病特點。病因多為外感溫熱病毒和時邪疫毒。溫熱病毒和時邪疫毒多從口鼻而入,自鼻而入者,先犯肺衛(wèi),肺氣失宣,出現(xiàn)肺衛(wèi)表證;從口而入者,先犯脾胃,出現(xiàn)納運失調等脾系癥狀。本病多發(fā)于夏秋季,中醫(yī)學認為夏季暑邪當令,最易傷人,特別是小兒時期神怯氣弱,氣血未充,臟腑未堅,不能抗御暑邪,一旦被暑邪疫毒所侵,正不勝邪時,可卒然發(fā)病。暑為陽邪,病屬溫毒,最易傳變?!稖夭l辨?解兒難》指出,“小兒膚薄神怯,經絡臟腑嫩小,邪之來也,勢如奔馬,其傳變也,急如掣電?!惫视袠O少手足口病患兒起病即見氣分證候,甚則出現(xiàn)氣營兩燔,或熱陷心包等重危證。因為暑必化火,其性峻烈,火盛生風,風盛生痰,

5、風、火、痰交結,產生高熱、昏迷、抽風等危證。而熱和痰、風又互有聯(lián)系,互為因果。高熱可引起抽風,抽風促使生痰,痰盛加重抽風和昏迷。其病機轉歸為熱、痰、風相互充斥,風火相煽;內閉清竅,由閉及脫。加之,夏秋季節(jié),暑必挾濕,濕乃陰邪,其性黏膩,尤以江南地區(qū)地卑濕蒸,或夏秋季節(jié)陰雨潮濕,人處氣交之中,上受暑氣,下濕上蒸,暑濕相合,內困中焦,蒙蔽清陽,故多出現(xiàn)濕邪偏勝的證候,所以此癥患兒均多見舌苔厚膩、四肢困頓等表現(xiàn)。本病病位在肺、脾,涉及心、肝、腦竅。病情輕重有天壤之別,受病淺,正氣強者,癥狀輕微,稍作治療,即可痊愈;受邪重,正氣弱者,癥狀危篤;少數(shù)病例病勢暴猛,變證迭起,可致死亡。2關于本

6、病的辨證論治思路辨證時,從其發(fā)病特點和過程分析,木病是外感時邪疫毒與肺、心、脾經內蘊濕熱(毒)相搏,外泄郁結肌表所致。因此,應以“溫病”、“濕溫”、“時疫”等來辨證。木病大多患兒屬風熱輕證,病邪在氣分及營分之間,少數(shù)患兒因毒熱熾盛,內犯氣營,而成危重證。因此,“熱”是本病病證的一個突出特點。衛(wèi)分者,當以疏風泄熱。氣分者,分而治之。邪初入氣,倘表邪未盡,則須于輕清宣氣中加入透表之品,此謂宣氣透表;氣熱亢盛,而陰液已傷,則于人清氣熱屮須合以生當養(yǎng)液之法,此謂清熱養(yǎng)陰,證見邪熱壅肺,肺氣為之閉郁,則清泄氣熱須配以宣暢肺氣之藥,此謂清熱宣肺;熱毒壅結,除發(fā)熱口渴等癥外,尚有皰疹紅腫掀痛者,

7、則于清熱瀉火中須伍以解毒消腫之品,此謂清熱解毒。熱入營血者,更有病位淺深之別,證情輕重之異。若邪熱入營,多于清解營分邪熱中伍以輕清透泄之品,使入營之邪從氣分外出而解;邪熱深入血分者,即涼解血分邪熱,且配以活血散血;至于氣熱熾盛,內逼營血分,而成氣營兩燔之候者,則以清營涼血與清泄氣熱之法。由于本病多發(fā)于夏秋季,暑邪當令,加之小兒臟腑嬌嫩,不能抗御暑邪,一旦被暑邪疫毒所侵,正不勝邪時,可卒然發(fā)病,“暑”是本病病證的關鍵。暑為陽邪,病屬溫毒,最易傳變。故有極少手足U病患兒起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