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

ID:28630117

大?。?18.00 KB

頁數(shù):29頁

時間:2018-12-12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_第1頁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_第2頁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_第3頁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_第4頁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_第5頁
資源描述:

《課后題西方哲學史統(tǒng)考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西方哲學史一、名詞解釋1、本原251本原是希臘哲學乃至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哲學概念。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規(guī)定,“本原”是“一切存在著的東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毀滅后又復歸于它,萬物雖然性質多變,但實體卻始終如一”。早期希臘哲學家看來,干變萬化的自然中一定有某種東西是不變的,非如此不能說明自然的永恒存在,這種不變的東西就是本原。2、一切皆流,無物常住254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無不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當我們肯定一個事物是這樣時,它已經變化成另外的事物。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變的。3、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254這是古希臘哲學家

2、赫拉克利特的觀點。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的變化過程之中的,當我們肯定一個事物是這樣時,它已經變成另一個事物?!瞬荒軆纱翁と胪粭l河流’,因為每一次遇到的都是新的水流。4、智者263“智者”本義泛指有智有識有才之士,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紀時則專指一批收費授徒、重點教授修辭學和論辯術并以此為職業(yè)的教師。智者的代表是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智者的出現(xiàn)是雅典民主制的產物,智者使哲學的研究對象從自然轉向了社會現(xiàn)象,以否定的方式破除了傳統(tǒng)觀念,因而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所以,智者也被稱為第一批人文主義者或思想啟蒙者。但是,智者聲名狼藉,直到黑格爾才開始比較客觀地評價智者的地位和作用。5、人是萬物

3、的尺度264(1)希臘哲學智者的代表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意思是說,事物的存在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怎樣;對同一事物的感覺,因人因時而異,這些不同的感覺并無真假是非之分。(2)這個命題集中代表了普羅泰戈拉的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的觀點,有主觀唯心主義的因素,但是它觸及到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對其評價如下:1、肯定了人意識的能動作用,肯定了人的價值與尊嚴,是西方人文主義的濫觴。2、但其過分強調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忽視了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沒有認識到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3.---、違背了真理的客觀性,否認了人類思想的共識,也沒有承認實踐的作用,屬于唯心

4、主義認識論。6、德性即知識266書本答案:蘇格拉底認為,德行是人的本性,人人擁有德行,不過不是現(xiàn)實的擁有,而是潛在的擁有。人并不是生來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導下認識自己的德行,才能使之實現(xiàn)出來。因此,蘇格拉底把德行與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無人有意識作惡”的結論。強調未經理性審慎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蘇格拉底把德行與知識結合起來,主要目的在于強調知行合一、真善合一的道理,被稱為倫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然而,他忽略了兩者之間的差別,沒有意識到知識并不是德行的充分條件。劉岱答案:(1)蘇格拉底認為,一切惡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況下做出的,一個人若知道什么是善,必然會行善,知

5、道善又不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此是不可能的?!盁o人有意識作惡”。(2)德性指過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藝術,是一切技藝中最高尚的技藝。這是每個人都能學會,都可以確切知道的原則。在此意義上,他將德性等同于知識,認為“知識即德性,無知己罪惡”。人們通過德性原則,就可以習得并踐行善,避免惡。(3)蘇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識,7、理念論267理念論是柏拉圖的哲學理論。柏拉圖所謂的“理念”,是指事物的本質或形式,是“由一種特殊性質所表明的類”,是超越于個別事物之外并且作為其存在之根據(jù)的實在。事物是個別、相對和偶然的,而理念則是永恒不變的,它們是普遍、絕對和必然的存在。柏拉圖的理念是事物的共相、存在的根據(jù)、摹仿的模

6、型和追求的目的。由此,柏拉圖區(qū)別了兩個世界:可感事物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事物的世界是可感的對象,理念世界則是可知的對象。為了解決理念的認識問題,柏拉圖提出了回憶說和靈魂轉向說。柏拉圖的理念論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tǒng)的唯心主義體系,對西方哲學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8、靈魂轉向說269這是柏拉圖的認識論觀點。他認為,人的靈魂有四種不同的功能,從低到高依次為猜想、相信、推論和理智。他們并不是認識進展的四個階段,而是“靈魂的轉向”。柏拉圖通過著名的‘洞喻’解釋這點。他說,我們不可能通過洞壁上的影像認識身后的事物,除非轉過身來;我們不可能知道太陽是萬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我們對理念的認識也是一樣

7、,它是靈魂的四種功能依次轉向的結果。9、形式與質料272這是亞里士多德四因說的內容。他認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最終都離不開兩個最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形式和質料。所謂形式,是指事物之所以為自身的本質,也就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所謂質料,則是指構成事物的材料,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繼續(xù)存留于其中的東西。兩者相結合便構成現(xiàn)實中的具體事物。當然,相對于質料,亞里士多德更強調形式的作用和突出地位。關于形式和質料的關系,亞里士多德認為,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