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中語文 3.10《菱角的喜劇》教案 粵教版必修2》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菱角的喜劇》教學實錄〔說明:《菱角的喜劇》是粵教版必修二中的一篇哲理散文。該文寫于1957年,針對當時國家建設中的簡單化、絕對化的錯誤,用了大量鮮活生動的事例,闡述了“一切事物都有復雜性、特殊性,我們不僅要掌握一般性,還要掌握特殊性”的道理。由于該文道理淺顯好懂,而寫法對于高一學生卻極有學習借鑒價值,故教學重點放在“用事例來說理”的學習上。本課的教學創(chuàng)意是:1.用“盲寫比較體驗”教學法(讓學生在一周前試寫同論點的作文,課文學習時,再與課文比較,自悟、體會,升華認識,獲得一舉多得的綜合學習效益)。2.設計多種富有吸引
2、力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活動。〕師:上課。今天課前,我們來做一個智力問答活動:一個小石片,怎樣才能讓它在湖面漂起來?注意——不能借助木頭、繩子等任何依托物體。生1:可以在石頭上打些小洞。(眾搖頭,興致勃勃)生2:將石頭中間挖空。師:也許可能,但可行性不強。生3:我有辦法:用力將它甩出去……就是像打水漂那樣。師:很好,你這個辦法很巧妙。我們都知道石頭比水重,會沉下去,這是它的一般性。但是,給它足夠快的速度時,它卻可以漂在水面上。這又是它的特殊性。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事物特殊性,就會犯錯誤,連科學家也不例外,不信請看——(一學生
3、讀:)投影《飛機不能飛上天》:上一個世紀,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勒讓德,德國大發(fā)明家西門子,能量守恒原理發(fā)現(xiàn)者之一的德國科學家赫爾姆霍茨,還有美國天文學家紐康等等,都紛紛出來斷言:根本不可能發(fā)明什么飛機,且從“科學”上充分地論證出比空氣重的機械絕不可能飛起來。然而,默默無聞的美國人萊特兄弟沒在意那些偉大人物的“高論”。不斷探索新知,終于在1903年把人類第一架飛機成功地送上藍天。師:大家對這個故事感興趣嗎?某某同學你來說說對什么感興趣?生4:這些科學家都很有名氣,沒想到他們也會犯錯誤……師:哦,你看到這么多知名科學家都犯
4、了錯誤,所以你感到特別開心是吧?請坐。(眾大笑)師:為什么科學家會犯錯誤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秦牧的哲理散文《菱角的喜劇》,他會講清這個道理。請大家開課本。師:我們在昨天早讀讀了一遍,下面請大家再速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在文中主要闡述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生5:本文通過吃菱角的的事情……(師:請簡潔點),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有復雜性、特殊性。生6:還告訴我們不僅要掌握一般性,還要掌握特殊性。師:大家都同意嗎?很好。將兩個同學的綜合起來就是作者的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的呢?給課文列一個提綱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我們昨天做了這項
5、作業(yè)的。請拿出來,再看投影,將上面的“課文內(nèi)容提綱列表”中的空缺填出來。(三個學生各自回答了自己所列的提綱,只有最后一部分有爭議)師:我看了大家的作業(yè),大部分同學都將第十一和十二合段成一部分,老師的《教參》上和大家的各種教輔資料上也是這樣的。當然,也有小部分同學是將第十二段單獨劃作一個部分。到底哪一種更有道理呢?生7:我認為應將十二段單獨劃作一個部分。因為第十一段談的是掌握事物復雜多樣性的做法及重要性。而這一段明顯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十一段完全不同。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具體說說。生7:第一句話“既要……又要……”就
6、是概括全文的,而后面“要與簡單化絕對化打仗”是提出號召,從反面重申論點的,也是總結全文。師:看來你是動了腦筋的,大家想想,這樣劃分是不是更有道理?可見,我們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能有真知灼見。師:好,下面請再來看《飛機不能飛上天》(投影),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觀點,用課文中的話來來分析幾位科學家的觀點錯在哪里?萊特兄弟的正確又表現(xiàn)在哪里?生8:因為科學家只是從主觀出發(fā)……師:注意,要用課文中的觀點來分析這個故事。生8:科學家只是掌握了事物的一般性,沒有把握特殊性,而在能否飛上天空這一點上,特殊性反而成了成敗的關鍵。師:對
7、,扣住了課文,又會靈活運用。那具體到“飛機”這件事情上,一般性、特殊性又各指什么呢?誰來說清楚?生9:一般性是指機械比空氣重,飛不上天;特殊性是指當飛機的飛行速度到一定程度時,它卻可以飛起來,我聽說好像是時速200公里以上??茖W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有考慮到這一特殊性,所以犯了錯誤。師:說得好??磥砦覀兺耆斫饬俗髡叩挠^點。那么,請聯(lián)系結尾處的寫作時間,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要提出這一主張嗎?生10:因為是在文革中,搞什么“趕英超美”、“大煉鋼鐵”等生產(chǎn)運動,都違反了客觀規(guī)律,所以作者要對這些盲干的做法敲響警鐘。生:對
8、,還有“放衛(wèi)星”“浮夸風”……(紛紛補充)師:也就是說,本文是針對1957年前的“大躍進”的錯誤做法提出深刻的批評而創(chuàng)作的。不過,這是在文革前。作者的見解即使是現(xiàn)在看來也是振聾發(fā)聵的?,F(xiàn)在還有這樣的現(xiàn)象嗎?生11:有,有的地方盲目建開發(fā)區(qū),卻不考慮當?shù)亟?jīng)濟的特殊性,結果開而不發(fā)。生12:報紙上還說,某地方干部要農(nóng)民統(tǒng)一種蘋果,后來種得太多,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