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培養(yǎng)初中生數(shù)學解題能力的一些做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培養(yǎng)初中生數(shù)學解題能力的一些做法 摘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shù)學解題能力要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精選習題,講解舉一反三,使學生熟悉基本的解題和思維方法,養(yǎng)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 £P鍵詞:數(shù)學;學生;解題能力 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學生解題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但是我們知道: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與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密切相關,同時也與所任教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密切相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解題能力呢?從具體方法上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好
2、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 數(shù)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解題思路的源泉,離開了它們,解題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例如,對于定義的講解,教師不僅要講清定義的內(nèi)涵和外延,使學生弄清定義與定義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還要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如,我在講解等腰梯形的定義時,有一位學生舉手提問:“7老師,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可不可以說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就是等腰梯形。因為一組對邊平行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而不平行的兩邊叫做腰。只要腰相等就能成為等腰梯形,所以我認為另外一組對邊相等就可以成為等腰梯形。老師您說我這樣的理解
3、,對嗎?”聽了學生的一番話后,我沒有直接說對與錯,而是先表揚他:“XX同學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他獨立地思考了,老師感到很高興,希望全班的同學都要向他這種積極思考的精神學習!”然后又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究竟怎樣的四邊形才是等腰梯形,大家先動手畫一個四邊形,要求這個四邊形是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相等,然后四人為一個小組,看一看你們畫的這個四邊形是否一定是等腰梯形?看看哪個小組最快有自己的意見出來?!比嗤瑢W都興致勃勃地動手畫圖、討論,幾分鐘后不同小組的代表都紛紛發(fā)表自己小組的意見,有的說可以畫出的是等腰梯形,有的說可以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有的說兩種都可以畫的
4、到。通過代表們的發(fā)言,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原來剛才那位提問的同學的理解還不夠全面,應該這樣說才對: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不平行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才是等腰梯形。雖然討論多花費了幾分鐘的教學時間,但是此舉在學生腦海中留下的印象會比教師直接講授深刻得多?! 《?、精選習題,講解舉一反三 初中生的解題模式仍較依賴教者平時上課講授的解題模式、思路和步驟。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習題,力圖實現(xiàn)解題的類化。選題在精不在多,同時還應考慮習題的典型性、探索性、多解性和拓展性。而教師在講解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1.一題多問7 同一道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如,“已知菱形的兩條對角線的長分別
5、是4cm、8cm,求它的邊長?”這是一道較簡單的題目,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qū)W生容易解答,而一晃而過,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對于這樣的題型,教師還應變換出新的問題:(1)求它的周長?(2)求它的面積?這樣,可以起到“以一當十”的教學效果。像同一道題,教師還可以從分析上多提問,從檢驗上多提問,進行多問啟思訓練,培養(yǎng)學習思維的靈活性?! 。?一題多解 在解題時,要經(jīng)常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題途徑,從而尋找出最佳解法。如,一道習題:如圖,AB=CD,且∠DCA=∠BAC,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嗎? 解:方法1:∵AB=CD,∠DCA=∠BAC,AC=CA,
6、∴△ABC≌△CDA(SAS) ∴∠DAC=∠BCA ∴AD∥BC ∵∠DCA=∠BAC ∴AB∥CD 又∵AD∥BC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方法2:∵AB=CD,∠DCA=∠BAC,AC=CA ∴△ABC≌△CDA(SAS)7 ∴AD=BC 又∵AB=CD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方法3:∵∠DCA=∠BAC ∴AB∥CD 又∵AB=CD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方法4:還可以連接另一條對角線,通過三角
7、形全等推出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再加以判斷?! ∩厦嫠姆N解法充分顯示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針對這些解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比較四種方法的異同點,通過對比使學生發(fā)現(xiàn),顯然是方法3更直接、更簡潔。通過解法的對比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定義、定理,而且能使他們在今后的解題中選擇較簡便的方法,從而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解題的效率?! ?.一題多變 初中生解題時,往往受解題動機的影響,因局部感知而干擾整體的認識。例如,“■的算術平方根是_____”往往由于“平方根”兩字與學生的解題動機發(fā)生共鳴,忽視了■,而很容易得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