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張岱年早期的新道德觀_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從本學科出發(fā),應著重選對國民經(jīng)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課題。課題具有先進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見解,特別是博士生必須有創(chuàng)新性的成果淺談張岱年早期的新道德觀摘要: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張岱年先生就提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必須建立新道德”的論斷。新道德觀的基本原則是“理生合一”、“與群為一”、“義合一”及“動的天人合一”;新道德觀的基本規(guī)范是“六達德”即“公忠、任恤、信誠、謙讓、廉立、勇毅”和“六基德”即“孝親、慈幼、勤勞、節(jié)儉、愛護公物、知恥”;新道德觀的最高綱領為“新三綱說”,最高境界是“兼善天下,而以人群為一體”。張岱年的新道德觀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是對以
2、儒家倫理為主體的傳統(tǒng)道德批判的繼承與創(chuàng)造性超越?! £P鍵詞:張岱年;新道德觀;生活理想之四原則;三綱說;道德境界 一、“新道德”概念的提出 張岱年先生不僅是中國杰出的哲學家,而且是著名的倫理學家。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張岱年先生就提出了獨到的“新道德”理念。課題份量和難易程度要恰當,博士生能在二年內(nèi)作出結果,碩士生能在一年內(nèi)作出結果,特別是對實驗條件等要有恰當?shù)墓烙嫛谋緦W科出發(fā),應著重選對國民經(jīng)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課題。課題具有先進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見解,特別是博士生必須有創(chuàng)新性的成果 張岱年先生在《道德之“變”與“常”》中說:
3、“道德依時代而不同,隨著社會之物質(zhì)基礎之變化而變化;然在各時代之道德中,亦有一貫者在,由此而各時代之道德皆得名為道德??芍^各時代的道德之演化是循一定方向而趨的,亦可謂各時代之道德同為一根本的大原則之表現(xiàn)。此大原則為古代道德所表現(xiàn),亦為今世道德所表現(xiàn),且將來道德亦不違之。”又說:“舊道德為不徹底的,為不圓滿的,新道德較之舊道德為更徹底的、圓滿的。在此意義上言,新道德乃舊道德之變革,亦舊道德之發(fā)展,舊道德之充實;新道德乃是脫除舊限制的根本原則之更充分體現(xiàn)?!焙髞碓凇短烊撕喺?擬議新德》中又說:“道德隨時代之不同而變遷,隨著社會生活之改易而轉移。當今之世,社會生活與
4、往昔大異,而如仍沿用舊德之目,勢必無效,甚至有害。是故當審時代之需要而建立新道德。”張岱年的精辟論述揭示了道德具有穩(wěn)定性和變動性、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之統(tǒng)一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因此,道德應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故“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必須建立新道德”。課題份量和難易程度要恰當,博士生能在二年內(nèi)作出結果,碩士生能在一年內(nèi)作出結果,特別是對實驗條件等要有恰當?shù)墓烙?。從本學科出發(fā),應著重選對國民經(jīng)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課題。課題具有先進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見解,特別是
5、博士生必須有創(chuàng)新性的成果 五四新文化運動進行道德革命,提倡新道德,批判舊道德,其主要的批判對象是“三綱”,清除“尊君”思想,反對家長制,提倡男女平等。但沒有完成建設新道德的任務,即“破而未立”。張岱年認為,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就有一個建立新道德的任務。五四新文化運動雖然摧毀了封建道德的權威,但由于提倡的是西方資產(chǎn)階級道德而不符合中國國情。五四之后。也有進步人士宣揚共產(chǎn)主義道德,但也未能在全國推行。因而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建設新道德的任務沒有真正完成。因此,早在20世紀30年代撰寫的《人與世界——宇宙觀與人生觀》中,張岱年就明確提出“創(chuàng)立合乎新的生活的新道德”
6、、“求新社會之堅固,必須建立新道德”及“現(xiàn)代中國所需要的新道德”的命題;40年代又在撰寫的《天人簡論》中提出“擬議新德”的命題與“審時代之需要而建立新道德”的論斷?! 堘纺暝缙诘男碌赖掠^主要集中在20世紀30年代撰寫的《生活理想之四則》、《人與世界——宇宙觀與人生觀》和40年代撰寫的《品德論》、《天人簡論》等文章中?! 《⑿碌赖掠^的時代建構 課題份量和難易程度要恰當,博士生能在二年內(nèi)作出結果,碩士生能在一年內(nèi)作出結果,特別是對實驗條件等要有恰當?shù)墓烙嫛谋緦W科出發(fā),應著重選對國民經(jīng)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課題。課題具有先進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見
7、解,特別是博士生必須有創(chuàng)新性的成果 道德體系是由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等構成的。關于中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張岱年在《中國倫理思想研究》中明確地指出:“在孔子思想體系中,仁是最高原則,忠、信、孝、悌、恭、寬、敏、惠是規(guī)范?!薄爸祆浞Q‘仁義禮智’為綱領,亦即基本原則。宋元明清的主要思想家都肯定仁、義、禮、智是最高的道德原則。到明清時代,有人將‘孝、悌、忠、信’與‘禮、儀、廉、恥’聯(lián)結起來,標舉為‘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八德。明清時代的一些通俗書籍中更宣揚‘忠、孝、節(jié)、義’四德。這些都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道德的重要原則和規(guī)范。但在思想家中,不論是程朱學
8、派、陸王學派,還是批評程朱陸王的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