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

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

ID:31051903

大?。?3.0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1-06

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_第1頁
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_第2頁
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_第3頁
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_第4頁
資源描述:

《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我在美國教本科:親歷大學通識教育l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的啟示既然通識教育的l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以小班討論的教學方式為特點,那么借鑒或?qū)嵤┻@個模式是否可行呢?首先應當承認,這是一個代價極其高昂的模式。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討論班只能限制在25人以下。結(jié)果是,原來一兩百學生同時上一門大課,只要一個教授、一個階梯教室就能解決的課程,現(xiàn)在卻需要五倍以上的教師,無數(shù)會議室式的教室,再加上人手一冊的若干經(jīng)典原著而非一本通史教科書。對于任何沒有小班討論傳統(tǒng)的大學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教學觀念或方法的轉(zhuǎn)

2、變,而且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其次,隨著當今高校問責制的興起,1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對于教學效果的評估也形成巨大的挑戰(zhàn)。在大課教學中,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的ldquo;知識rdquo;只要通過一張考卷就能一覽無余,而通過小班討論,學生學到的是讀書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達思想的方法。后者的教學效果是很難通過考試來檢驗的。行文至此,我們多少可以猜測到一些關(guān)于哥倫比亞學院的核心課程為什么在美國高校里備受冷落的原因了。美國人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ldquo;快餐rdquo;時代、一個講究短平快的社會里。大學雖然表面看來是

3、由教授專家治校,但很多時候其實受到市場需求的左右。大學在設計課程的時候,除了顧及教學目的和學科特點而外,還要考慮如何展示教學成果,就像華爾街的投資人需要用圖表來顯示股價的起落?;谶@樣的考慮,大學更愿意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下工夫。比如,女權(quán)運動和民權(quán)運動的倡導者們指責核心課程讓學生只讀早已死去的白人和男性作家的作品,那么我們就在書單里加上弗吉尼亞bull;伍爾夫(virginiawoolf)和托尼bull;莫里森(tonimorrison)。這樣的改革在多元文化流行的今天,順天命、得人心。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1dquo;哥

4、倫比亞模式rdquo;堅持小班討論的方式,逆潮流、認死理,而且勞民傷財。但是,當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本科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已經(jīng)被當今社會普遍接受,又有多少人能夠或者愿意回過頭去重新思考一下通識教育的目的?假如通識教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給學生增加一些他們專業(yè)以外的文理學科知識,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凰餍蚤_一大串選修課,就像餐館開列長長的菜單,讓顧客各取所需?為了考慮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的平衡,頂多將菜單分門別類,要求學生一定要在冷盤、熱炒和甜點各項之間都選夠一定的項目。顯然,這種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所謂Idquo;通識教育rdquo;和我們所理

5、解的以素質(zhì)培養(yǎng)為目的的ldquo;通識教育rdquo;相距甚遠。依筆者愚見,以原國家教委1995年在華中召開ldquo;文化素質(zhì)教育試點工作會議rdquo;為起點,國內(nèi)大學所推動的1dquo;大學本科通識教育rdquo;似乎更接近后者,即重在培養(yǎng)完整的人、塑造未來社會的公民和領(lǐng)袖。基于此,在借鑒國外大學通識教育的時候,即使l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與其他模式相比更難實施、亦更不容易見到成效,但這樣的通識教育至少在三個方面更加符合我們推行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初衷。其一,1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的實施將有

6、效地打破中國教育ldquo;老師講、學生聽rdquo;的傳統(tǒ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習慣。而在大學生涯的開始就進行這種新的學習方法的訓練,不僅會對學生整個大學和研究生教育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其二,在學習內(nèi)容方面,l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不就事論事,不刻意追求時尚,而是讓學生踏踏實實地從一種文化和思想形成的歷史經(jīng)典中去尋根溯源。青年學生從大學伊始形成這樣的學風,將來走向社會以后遇事隨波逐流的可能性大概會低一些。其三,l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對于很多大學現(xiàn)行的教學方法更是

7、一種挑戰(zhàn)。今天的大學教授本身大多從小在ldquo;填鴨式rdquo;教學方法下成長起來。讓他們變一下思路、換一種教法實在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通識教育之于中國大學應當不僅僅是一個學生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而且是關(guān)于教師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實施ldquo;哥倫比亞模式rdquo;的通識教育,最大的難點在于師資。甘陽曾提出建立助教制度、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研究生資源,確是一個一舉兩得、切實可行的方案。但是,從哥倫比亞學院八十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研究生最大的弱點是本身缺少深厚的文史根底。就像一名導游初次帶團,雖然熟知景

8、點,卻無法帶領(lǐng)游客領(lǐng)略景點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上中國大學的研究生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缺乏參與意識,上好小班討論課實屬不易。有鑒于此,國內(nèi)大學通識教育方案的設計實在需要在兩條戰(zhàn)線上同時展開。在考慮本科通識教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