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現(xiàn)代漢語親屬關系稱謂語在人際交往中的功能》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現(xiàn)代漢語親屬關系稱謂語在人際交往中的功能 摘要:使用稱謂語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社會行為。由于親屬關系稱謂沉淀著漢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tǒng),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已被愈來愈廣泛地應用于非親屬人際交往中。就其在非親屬人際交往中所實施的情感維系功能,身份認同功能,文化標志功能,以及禮貌功能進行分析,給人們指明一條有效社會交往的途徑。 關鍵詞:親屬關系稱謂語;非親屬人際交往;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H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225-027 稱謂是人類社會中體現(xiàn)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際關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稱呼??梢苑譃橛H屬關
2、系稱謂和社會關系稱謂。親屬關系稱謂是指互相有直接或間接的血緣、婚姻、法律等關系的親戚或親屬的名稱。社會關系稱謂是指互相沒有親戚關系的人,根據(jù)對方的社會地位,人身特點,與其疏遠或尊卑的關系而確立的稱謂。一個獨立的人即是家庭成員,有其家庭中的稱謂,又在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有其社會關系的稱謂。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一個人的社會關系稱謂在形式和意義上又時時刻刻都在產(chǎn)生變化。因此與親屬關系稱謂相比較,社會關系稱謂更是一種動態(tài)的稱謂形式。有時兩種稱謂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甚至社會關系稱謂還會常常借用親屬關系稱謂中的詞語,稱為親屬稱謂的泛化。這是漢語語言的一
3、大特點。之所以存在這種現(xiàn)象,在于親屬關系稱謂在非親屬人際交往中所能實施的各種社會功能。下面就這種情況加以分別說明。 一、情感維系功能 語言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最為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維系紐帶。只要有人群活動的地方,就需要語言,人們用它進行交際,交流思想,以便在認知現(xiàn)實,改造現(xiàn)實的過程中協(xié)調相互之間行為,以取得最佳效果。稱謂作為一種語言特殊形式,在中國人的日常交往中被廣泛使用。人們往往比照互相之間的年齡、輩分、職位,借用親屬關系稱謂來稱呼對方,并使之成為具有地域特點的交往習俗,以便縮短人際距離,密切人際關系。如對不認識的長者往往用“大叔”、
4、“阿婆”、“大爺”、“公公”、“婆婆”相稱。對年輕一點的陌生長輩則用“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相稱。對陌生的晚輩則用“弟娃”、“妹兒”、“幺弟”、“幺妹”相稱。對鄰里、朋友、熟人則采用姓氏加親屬關系稱謂的形式。如“王婆婆”、“李大爺”、“劉妹兒”、“張姑婆”,我國小朋友為了表達對鄧小平和鄧穎超的敬重和愛戴,曾稱鄧小平為“鄧爺爺”,鄧穎超為“鄧奶奶”。對來往密切的人稱呼其為“哥們兒”“姐妹們”等。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戀人雙方直接把對方稱作“哥哥”、“妹妹”,或“阿哥”、“阿妹”。雖然有時這種稱謂顯得有些逢場作戲,但也不可否認“遠親不如近鄰”的真
5、情實意的存在。有時如果你不遵循這種稱謂,那么別人會說你不懂人情世故,而遭別人的唾棄,所以使用這種稱謂不是為了表達情感,而純粹是交際技巧,目的是拉進關系。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人倫,重視人際關系和諧的文化心理?! 《⑸矸菡J同功能7 人們相互接觸時,往往會有一種“求同”的定勢心理,也就是說是一種認同感。認同指某個行為體所具有的和展示出的個性及區(qū)別性形象,這類形象是通過與“其他者”的關系而形成的。第一,行為體的自我認同,即對自我身份和特征的認定。第二,行為體與另一行為體(即他者)的(身份)認同。第三,是行為體與某一群體之間的認同,表明我與這個
6、群體之間的歸屬關系,我與此群體是否認同決定了這個群體對我而言是“我們”還是“他們”。這里所說的認同功能,是指第三種類型的具體體現(xiàn),它是語言一個很重要的人際功能。說話人通過約定俗成的親屬關系稱謂語的使用,來獲得同一語言社團的身份認同。即通過它獲取別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同時也表現(xiàn)出你對他人身份的一種認同。也就是說,處在同一個語言社團的人們,不僅單單為了與周圍的人拉攏關系,還想通過使用這種稱謂語,獲取自我的存在感,得到在語言應用上與己有共同特點群體的認同。如在同事之間,為了明確自己在他們中的社會身份,也為了保持自己和他們之間的距離,也為了尊重對方的社會地位,稱
7、長者“陳姐”,“羅哥”。如今,在大學寢室里,流行一種排行稱謂。即同一寢室的同學像在家庭排行一樣,按年齡大小排出順序。稱“老大、老二、老三……”這種現(xiàn)象反應出了大學生對集體生活的認同。這種認同表現(xiàn)在對“集體角色”的分配的過程,在這種排行過程中,每一個人能夠獲取作為集體成員之一的身份代碼,最終獲得了行為體在群體中的認同。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一種求同心理的表現(xiàn)。因為中國人是通過界定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來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只有自己與自己認同的群體建立正向一致關系,才會產(chǎn)生積極穩(wěn)定的自我。7 三、文化標志功能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一個民族的不同地區(qū)
8、有地域方言,一個民族的不同社團有社會方言。每一個人仿佛都隨身披戴著一枚語言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