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董珊:越王差徐戈考(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ece99f9b81f8e6b48b53b7ddbcc6c945.doc考越王差徐戈考(原刊于《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4期,24-39頁)董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內容提要〗本文考證了珍秦齋藏越王差徐戈銘文,認為戈銘記載了越王初無余遷都姑蘇之事,可以補正《竹書紀年》的有關記載。又系統(tǒng)介紹了差徐戈的形制、紋飾和工藝方面的特點,認為差徐戈代表了越國銅器鑄造、裝飾工藝發(fā)展的一個高度?!缄P鍵詞〗越王戈、姑蘇、《竹書紀年》、紋飾、鑄造、戰(zhàn)國、銘文珍秦齋收藏的越王差徐戈是近年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一件越國文物(
2、圖一)。此戈不獨制作精美,紋飾奢華,并且鑄有34字銘文。這里先來談銘文的釋讀。圖一24ece99f9b81f8e6b48b53b7ddbcc6c945.doc考一、銘文通讀戈胡兩面各鑄兩行銘文,讀序從左至右,兩面連讀(圖二)。根據(jù)我的理解,可釋寫為:24ece99f9b81f8e6b48b53b7ddbcc6c945.doc考圖二戉(越)邦之先王未得居乍(胥-蘇)金(陰),就(由)差(徐)之為王,司(始)得居乍(胥、蘇)金(陰)。差(徐)以鑄其元甬(用)戈,以攸(修)□(邊)土。首先來說明一下釋文中
3、“未”、“乍”、“司”、“攸”這幾個字的考釋。戈銘“未”字形前所未見,可以跟一般的“未”字以及1989年河南淅川縣和尚嶺2號楚墓出土的子受編鐘銘文中“昧爽”之“昧”字聲旁相比較: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和尚嶺春秋楚墓的發(fā)掘》,《華夏考古》1992年3期114—115、119—130頁。曹桂岑:《河南淅川和尚嶺、徐家?guī)X楚墓發(fā)掘記》,《文物天地》1992年6期10—12頁。張光裕、曹錦炎:《東周鳥篆文字編》315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青銅器全集10·東
4、周4》圖版九四,圖版說明35頁,文物出版社,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淅川和尚嶺與徐家?guī)X楚墓》46—105頁,大象出版社,2004年。1——2——31、利簋(《集成》04131);2、子受編鐘;3、差徐戈在古文字形體中,若有兩重向上的對稱斜筆“”,在演變時常常會把下一重斜筆改造為“口”形,或者把“口”形反改造為斜筆,例如:1——2;3——4——524ece99f9b81f8e6b48b53b7ddbcc6c945.doc考1、姜林母簋(《集成》03571)拓本不清晰,此據(jù)《金文編》124
5、3號字頭下摹本。;2、伯多父盨(04419);3、頌簋(04338);4、頌簋,(04335);5、秦公镈(00267)子受編鐘“昧”字所從“未”旁也經(jīng)歷了上述演變,然后又在“口”形中趁隙加短橫。由于“昧爽”是個見于古書(《書·牧誓》、《武成》、《禮記·內則》、《荀子·哀公》等篇)和銅器銘文(小盂鼎,《集成》02839;免簋,《集成》4240)的時分名稱,由字形演變的解釋加之以文例的限制,可確證子受編鐘銘文的這個字形是“昧”字的一種特殊寫法。同理,差徐戈銘文的“未”字是子受編鐘“昧”字偏旁“未”形中
6、間短橫拉長的寫法。但戈銘“未”缺少上半部分的中豎,這可能是當時所習慣的一種簡省寫法。在銘文中兩見的“乍”字形只有兩筆,跟古文字中“乍”的一種簡省寫法相近:1234561、2,差徐戈;3、4,攻吳王夫差劍079、086“乍”字,見《吳越文字匯編》136頁365號“乍”字下;5、6、“怍”、“詐”,見曾侯乙方鑒缶(《集成》10000)春秋晚期吳越文字的“乍”可以寫成“”諸形,從“乍”字的簡化軌跡來看,差徐戈此字可釋為“乍”。銘文中“司”、“攸”二字原皆作反書。按戈銘開始的那一面銘文多是正字,反面銘文多做
7、反字。24ece99f9b81f8e6b48b53b7ddbcc6c945.doc考1——2——解釋了字形的問題,根據(jù)我的斷句,銘文大意還是比較容易了解的。銘文是說:越邦之先王不曾(未嘗)居“乍金”這個地方,由“差徐”為王之世,開始能居于“乍金”,“差徐”因此鑄造了這件元用戈,以修邊疆。銘文“未得居”與“司(始)得居”互相照應,“司”應讀為“始”(請參看《古字通假會典》392-394頁“治與祠”、“詒與嗣”、“怡與嗣”、“臺與嗣”等條下),施謝捷先生告訴我,戰(zhàn)國古璽有格言璽文“慎終如司”、“慎終若司
8、”、“慎司”,“司”字都讀為“始”??梢姟拔础?、“司”二字釋讀均不誤?!暗谩笔莻€語氣助詞,詞義比較虛,或可譯為今語“能”。戈銘“就”古書常訓為“至”、“到”、“逮至”,其后都要求處所地點之類的詞作賓語,與差徐戈銘文有所不合。“就”可讀為“由”,《呂氏春秋·下賢》“就就乎其不肯(肯)自是”高誘注:“就就,讀如由與之由”。按:“由與”即“猶豫”?!睹献印とf章下》“與鄉(xiāng)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薄坝伞肌笔枪艥h語常見的結構:鄭伯由是始惡于王。(《左傳》莊公二十一年)庭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