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談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888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談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實施【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16)24―0124―01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把情感融入到教學中,可以感染學生,使學生對初中歷史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歷史的學習和探索中,發(fā)掘歷史中的奧秘。一、發(fā)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功能在以前的教學中,人們總是把教師的作用無限制的擴大,覺得學生的成績的好壞取決于教師教得如何,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就會被忽視,且受到很大限制。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開始
2、從教師的主導地位向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在對教師的評價中,也不單單從教師的教學水平去評價,而更多的是對課堂的氣氛、對學生的積極性的調動上去評價。教師不單純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問題,在思考中去創(chuàng)新學習。在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互相交流和溝通。----例如,在唐朝歷史的學習中,筆者讓學生們自己去查找李世民和武則天的資料,看看他們都有哪些功績,有哪些缺點,他們之間有什么異同,學生們對這樣的問題都非常感興趣,都非常用心地去搜集,并把搜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
3、積極發(fā)言。還可以讓學生們去扮演歷史中的主要人物,讓他們更加深入去了解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思想和觀點。二、用教師的情感去帶動學生的感情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增加感情投入,這樣就會把學生的感情帶人到歷史中去,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增進感情。在歷史教學中,情感賦予了歷史激情和活力,使歷史有了鮮活的血液,充滿了勃勃生機,使學生受到感染,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學習和品質共同發(fā)展,共同促進。比如,在講屈原的時候,屈原非常有才氣,但是卻得不到重用,遭到奸人排擠,最后投入到汨羅江身亡。屈原為了心中的理想和正氣,不同惡勢力同
4、流合污,表現(xiàn)出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斗志。通過屈原的例子,讓學生們不斷拼搏,為了心中的理想不?嗲笏鰨?不被困難嚇倒。落魄的曹雪芹寫出了偉大巨作《紅樓夢》,李時珍用了27年寫出了《本草綱目》,這些歷史會讓學生們更加奮進,不怕任何困難險阻,不斷超越自己,戰(zhàn)勝自己。通過這樣的歷史,使學生們的情感充沛,激情飽滿,更加主動地去投入到歷史學習中,達到----了歷史教學的目的。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廣泛被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音、像等融為一體,使歷史再現(xiàn),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歷史枯燥,且增加了興趣,主動去了解當時的歷史,主
5、動去思考問題。比如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這屈辱的歷史讓人非常氣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完好的圓明園,讓學生們認識到圓明園是我國的瑰寶,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讓學生去繼承和傳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了學生民族自豪感,接著再讓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影片,八國聯(lián)軍搶、殺、燒,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掠奪,無法無天,激起了學生的憤懣。當學生們看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這段屈辱的歷史會在學生的心中打上烙印。最后,教師讓學生們討論為什么八國聯(lián)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奪,這主要是經(jīng)濟實力的落后,經(jīng)濟決定一切,要想強大就
6、必須發(fā)展經(jīng)濟,只有經(jīng)濟強大了,才不被欺辱。通過這樣的教育,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為祖國經(jīng)濟發(fā)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四、與時事結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歷史教學中,愛國教育是不變的主題。但是如果簡單地依靠歷史去進行愛國教育,效果是不明顯的。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中,加入現(xiàn)代的色彩。比如在講臺灣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當今的現(xiàn)實,讓學生們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學生們頓時氣憤不已,紛紛把矛頭指向了臺獨勢力,并痛罵臺獨勢力。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搞臺獨就是破壞祖國主權,就是分裂祖國,要堅決打擊臺獨勢力。學生們的討論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情懷,把祖國同自己
7、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情感教學。作為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帶著激情去學習歷史,去認識歷史,去思考歷史。只有融入了感情,學生們才會覺得歷史是活生生的,是非常生動的,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歷史學習中,才能充分發(fā)揮主動性。情感教育就會在歷史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會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