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國哲學的_本體_概念與_本體論_》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47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本體概念與本體論向!世!陵在中國哲學論域中,本體一詞的使用相當廣泛。作為基本的哲學概念,本體不是舶來品。打破沙鍋紋(問)到底的一般思維特性,使中國人考慮事物也想知道它是什么和為什么???這包括它產(chǎn)生的來源、本性和存在的根據(jù)等等。但是,由于它們屬于本初、抽象和常住不滅的存在,超出了直接經(jīng)驗的范圍,于是就需要某種能反映和表達它們的認識手段,本、體及其合成詞本體概念也就應運而生。本體概念的產(chǎn)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逐漸被純化的過程。在上千年的發(fā)展中,本體的蘊涵是豐富多彩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總是屬
2、于基礎的、本來的、潛藏的、根本的和不變的一方。由此,產(chǎn)生了對本體與其對立方的地位、作用、意義及其隱顯、微著等關系的思考,這便是中國哲學中原創(chuàng)性的本體概念和本體論的成果。一、本體一詞的出現(xiàn)與意義的拓展本體概念的出現(xiàn)和使用,有一個歷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普通的漢語雙音詞,逐步變形為哲學的根本概念,并最終成為中國哲學理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范疇。1.本體的出現(xiàn)與含義本體一詞,早在漢代的象數(shù)易學中就已出現(xiàn),西漢京房的?易傳%可能是本體最早的使用者。京房的本體是指由純陽爻和純陰爻構成的乾坤本初卦體。如他解艮卦說:乾分三陽為長中少,至艮為少
3、男。本體屬陽,陽極則止,反生陰象。(?京氏易傳解讀艮%,第473頁)乾卦三陽爻,分初爻為震長男,分二爻為坎中男,分三爻為艮少男,艮之本體為乾陽,但到艮卦時陽盡而止,反生陰象。陽體與陰象之間是反的關系,但相反正相成,極止的本體與生長的陰象之間,既是時間上的前后因果,也是空間上的潛藏與現(xiàn)實的關系。由此,本體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一種基準,以此為據(jù),現(xiàn)實世界的生長變化就能夠得到判定,從而滿足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理論需要。本體在內(nèi)由本與體合成&,在外則與象密切相關。但因象容易執(zhí)著于外#實際上,西方哲學的本體概念同樣是多義性的。(參見?西方哲學英漢
4、對照詞典%,第690-691、963-966頁)近些年,中國哲學界圍繞Sein或being應該譯成存在或存有,在、有或是,以及與之相關的ontology應譯成本體論還是是論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種討論除了其他因素外,與西方哲學家對Sein和being的不同理解也有一定的關系。(參見童世駿,第34頁)&本體之所以由本與體合成,在于二者含義本來就關聯(lián)。?周易系辭下%既言剛柔者,立本者也,又言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剛柔立本與剛柔有體語意近似,指陰陽為封之本、體。48?哲學研究%2010年第9期部跡象,為強化本體
5、,又出現(xiàn)了正象、本象之說。京房在推演未濟卦時稱:陰陽二位,各復本體,六爻交互,異于正象。三國吳陸績注解說:離炎上,坎務下,二象不合。各殊陰陽交納,是以異于本象也。(?京氏易傳解讀未濟%,第503頁)未濟卦由上離下坎構成,雖然九二、六五世應得位,離坎復歸于乾坤本體,但由于離火炎上而坎水潤下,六爻運動造成的是陰陽二象的殊途不交,從而異于水火二象坎離相納的本象或正象(如既濟卦象)。作為立位見隔,睽于上下(同上)的未濟卦的卦象,就只能屬于與本象相反的異象。因此,本象或正象的重點,顯然不在象而在本(本初)、在正(基準);
6、本與象之間,實際構成為中國哲學最初的本體與現(xiàn)象的關系。東漢以后,易學家仍通行以乾坤陰陽說本體,但又附加了新的含義。如荀爽解否卦九五爻辭系于包桑說:包者,乾坤相包也;桑者,上玄下黃,以象乾坤也。乾職在上,坤體在下,雖欲消乾,系其本體,不能亡也。(李道平,第178頁)本體首先是實體,此即上乾下坤相互包覆的卦體。以桑樹作譬,其樹上體葉青而下體干黃,象征乾天(色玄)與坤地(色黃)。二體的關系,是坤體勢力向上而有可能侵蝕乾,但乾體或本體因其自身維系牢固,故不會受到坤體侵蝕作用的損害,本體具有常住不亡的性質。同時,本體自身的常住性并不影響變化或交易
7、的進行。姚信解釋上離下艮的旅卦說:此本否卦,三五交易,去其本體,故曰客旅。(同上,第490頁)旅卦由否卦的六三爻與九五爻相交互易而來。然而一旦交易,就離開了本體,而成為只能暫時寓居的客旅。在本體與客旅之間,貫穿的正是常住性與變動性的關系。隨著本體一詞的創(chuàng)生,人們有了描述潛藏、本來、基準和常住不變等卦體(實體)屬性和內(nèi)涵的工具;這為古人深入現(xiàn)象世界內(nèi)部去尋找其原因、根據(jù)等提供了語言的方便。2.本體在本土文化中意義的拓展魏晉南北朝時期,本體一詞已逐漸拓展到不同的領域,其內(nèi)涵更加豐富,并愈來愈具有哲學的韻味。#首先,由具體卦體到一般質料。魏晉名
8、士阮籍撰?樂論%,闡釋音樂在調節(jié)人的性情以至移風易俗中的重要性。但音樂的生發(fā)依賴于樂器的基礎并受其制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