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時事評論文章集錦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時事評論文章集錦一開學的行囊,當盛放開闊的人生沒有征途就沒有行囊。打包入學的行囊,不要忘記打包好精神與夢想又是一年開學季,數百萬學子將踏入大學校門。新生入學報到畫面,不僅成為大學校園里一道別致風景,也勾連起不少“過來人”的歲月記憶。50、60后大學生開學,一床被褥幾乎是全部家當,70后帶來的是隨身聽、BP機,而電腦和手機則是80后的新寵。如今,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三件套”,擔綱了新一代大學生的行囊主角。開學季循環(huán)往復,新生行囊卻在不斷翻新,從中足以窺見時代變遷、觀念革新乃至風尚改易的脈絡。40年前恢復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根鋼筆就是流行的時尚,手表、皮鞋還是
2、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但從那時起,先前大家眼里的奢侈品,隔上幾年就會成為下一個時期新生們的標配。一代代人的行囊串聯起來,正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生活水平升級的“文明轍痕”。行囊里的物件在與時俱進,行囊里的感情卻從未更移。從過去乘坐一二十個小時的綠皮車,到現在乘飛機坐高鐵開自家小汽車,“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惜別中有父母的眷戀和期望,也有子女的不舍和成長。辣椒醬、腌黃瓜、咸鴨蛋,帶著媽媽的“味道”去上學,將親情包裹在行囊里;親人殷切的囑托、鄉(xiāng)鄰熱切的盼望、恩師真切的祝福,把感恩銘刻在心間,帶著鄉(xiāng)愁走進大學,莘莘學子自會用奮斗書寫青春時光,把光和熱傳遞給更多人。也有人透過新生行囊
3、發(fā)現,“開學經濟”已經成為商家必爭的節(jié)點。學生實際需要、父母關愛、市場促銷等各種因素疊加,催生了開學前后的消費浪潮。有人背著一袋蘋果上學,也有人集齊“蘋果”3件套;有人置辦行囊只花幾百塊,也有人“一擲萬金”,隨便一個手提包、幾瓶化妝品可能就要數千元。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不想讓孩子過苦日子,為孩子添備高檔生活學習物品,無可厚非。但也不可否認,個別新生行囊里也潛伏著一些虛榮和跟風心理。而過度熱衷名牌,以奢侈品為孩子壯行,讓開學季異化成了“燒錢季”,也難免會埋下攀比炫富、奢侈浪費的種子。讓孩子過一過緊日子、養(yǎng)一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應是家長主持的“開學第一課”?!皼]有對比,就沒
4、有傷害,一種自卑感油然而生,但也更加堅定了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夢想?!币晃痪W友回憶起入學場景,寫下了這樣的話。在某種意義上,行囊可以說是家底和“身份”的外衣。走入校園意味著走出家庭,但畢竟沒有完全脫離家庭的援助和父母的扶持。理性看待家庭背景的落差,對學生而言,是一堂心靈必修課,也都是一次成人禮。一位新生說得實在:“去大學重點是學習,哪有時間攀比?!狈畔屡时?,放下自卑,擁抱學業(yè),比拼夢想,校園里的青春時光定會五彩繽紛。..沒有征途就沒有行囊。打包行囊,不要忘記打包好精神與夢想的行囊。盛放著開闊人生的所有可能,孕育著一生念念不忘、汲取力量的精神磁場,“象牙塔”里所有的歡笑與淚水、
5、不舍與矚望匯集起來,就是一幅億萬人追求夢想、尊重知識、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畫卷。別擔心兒童讀不懂古詩文據媒體報道,語文“部編本”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詩文的比例。對此,有部分網友擔憂,文言文比例增長后會增加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而低年級學生又難以理解古詩文的含義。這種擔憂過慮了。少年兒童完全可以讀古詩文,這種閱讀并非機械地讀,也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與文化感受。明代王士禛7歲入家塾,學《詩經》,已能領會詩情。詩人臧克家童年時喜歡聽祖父讀詩,他在《我是怎樣成為詩人的》中說:“有時,他突然放開心頭的鐵閘,用湍流的熱情、洪亮的嗓音朗誦起《長恨歌》來,接著又是《琵琶行
6、》,他的聲音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動?!弊骷覐埡匏?歲時對《孟子》產生了興趣。幼時便喜歡閱讀古文經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七八歲以及十來歲的孩子,對古詩文自然不能有理性的認識,但他們是有感受的。這種感受,也可以說是兒童的“懂”。文學家金克木曾提出,為了了解中國文化,有一些書是必讀的,如“五經”和《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他在《書讀完了》一文中分析說,這些書,除《易》《老》以外,“大半是十來歲的孩子所能懂得的,其中不乏故事性和趣味性??菰锊糠挚梢曰^去。我國古人并不喜歡‘抽象思維’,說的道理常很切實,用語也往往風趣,稍加注解即可閱讀原文。一部書通讀了,讀通了,接下去
7、越來越容易,并不那么可怕。從前的孩子們就是這樣讀的。主要還是要引起興趣。孩子有他們的理解方式,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特別是不能摳字句,講道理。大人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大人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這是很深刻的見解,也是過來人的經驗總結,值得重視。“從前的孩子們”能做到的,今天的孩子也能做到。筆者在批閱研究生試卷的作文題時,有一位考生寫的是初遇《論語》的感受:“我依稀記得,當我翻開《論語》時,僅僅上小學的我便被其中簡短卻又復雜深刻的句句箴言所吸引。雖然并不懂其中的奧義,但它有力和緩、抑揚頓挫的韻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