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如何看待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如何看待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7月1日,一位47年前在黑龍江插隊下鄉(xiāng)的老知青沈建平,站在玻璃展柜前,和自己的秋衣合了張影。紫色的秋衣洗得發(fā)白,但還能清晰看見胸前巨大的“獎”字和沈建平當時所在的兵團番號。瀏覽著三個展廳的展品,沈建平認出了當年戰(zhàn)友們的物品——軍大衣、醫(yī)學教材。這是在北京鳥巢的知青博物館,門票120元,知青免費。在全國巡展兩年之后,遠在東北邊陲小鎮(zhèn)的黑河知青博物館在京城鳥巢落了戶,正如它的負責人潘忠林所說,“等于黑河館在北京鳥巢開了分館”。然而在引發(fā)一代人青春記憶的同時,也遭致了激烈的批評和輿論爭議,北大教授賀衛(wèi)方甚至指責它“將罪惡變成了偉業(yè)”。這家占地1600平方米,耗資超
2、過400萬的知青博物館鳥巢展,被港媒稱為“北京首家知青博物館”,雖然潘忠林不太認可這個說法,但他還是覺得,比之十八大之后蜂擁而出的知青博物館,自家的可以“理直氣壯”地稱為“客觀”,因為“無論從內(nèi)容、形式設計上,還是國家、省市層層審批上,都是立得住的”。自1955年開始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在1962年被納入了國民計劃,直到1978年宣告結(jié)束,這場延續(xù)20多年的運動永遠改寫了將近2000萬名年輕人的命運,他們中斷了學業(yè),進入農(nóng)村。學界流傳最廣的觀點是,上山下鄉(xiāng)是為了解決城市糧食短缺和就業(yè)問題,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知識青年下鄉(xiāng)“接受再教育”和“思想改造”并非只是宣傳之詞。由于期間經(jīng)
3、歷了文革十年浩劫,人們在對待知青歷史時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7月2日的微博中,賀衛(wèi)方說:“不久前我曾參觀預展,有關(guān)人士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參與策劃,無怪乎展覽強烈的文革歌德派傾向,知青以及十年浩劫的苦難一點都不提。”在6日的微博中,他又給知青博物館提出建議,認為:“知青展應通過解說和各種實物展現(xiàn):1)作為文革組成部分的知青運動;2)反智主義與知青下鄉(xiāng);3)對下鄉(xiāng)的擁護與抵制,事例如李慶霖事件;4)廣闊天地中的苦難。書信歌謠圖畫及文學作品;5)那些真實和虛假的英雄人物;6)風起云涌的返城抗爭;7)傷痕文學里的知青?!闭J證為前《國企》雜志社研究部主任的郭松民在4天后對賀衛(wèi)方提出反駁
4、,直指其是“雞永遠理解不了鷹”,并贊揚知青運動的優(yōu)點:“知青運動的本質(zhì),是防止工業(yè)化進程變成對農(nóng)村的單方面榨取,也是為了防止中國從一個有機的共同體分裂成兩個對立的社會?!比舜蠼淌趶堷Q與賀衛(wèi)方有著類似的觀點:“把人人為地投入到災難之中,然后拼命強調(diào)這個災難對個中人的鍛煉?,F(xiàn)在說知青下鄉(xiāng)運動好的人,都是這樣干的。別客氣,請你們把你的子女,孫子孫女也行,放到最艱苦西北農(nóng)村,干上8年?!崩现鄠兊挠^點也出現(xiàn)了對立,他們在微博上“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的經(jīng)歷或支持或駁斥賀衛(wèi)方。@曉日xiaori說:“在我的知青戰(zhàn)友圈兒里也有很多“青春無悔”的人。我們之間也經(jīng)常辯論。贊同無悔的人認為自己的成功來源于
5、知青時代意志的磨練,這一點我并不否認,但對大多數(shù)知青來講只是災難,既然有人無悔,既然贊同下鄉(xiāng)運動,那又為何要返城,為何不去當一輩子農(nóng)民?”作為“親身體驗知青一代”歷史的潘忠林,認為賀衛(wèi)方的觀點“太過偏頗”。他覺得知青博物館與文革“沒有一點關(guān)系”,他不否認當年有不好的事發(fā)生,但他不斷強調(diào)著,辦此館是為了“傳承知青文化,弘揚知青精神”。這與他的同事、黑河館館長劉樹新頗為一致。在2013年接受采訪時,劉樹新說:“在展覽里永遠也不要提,也沒有必要提。這不是一代人的主流,不能體現(xiàn)一代人的風采。寫它,是把我們大家對國家的責任感奉獻,抹黑了?!兵P凰網(wǎng):鳥巢這個知青展覽館是如何建起來的?潘忠林:我們
6、首先在黑河建立了黑河知青博物館,這個建的比較早,是2009年開的館,那個時候全國各地沒有知青館。我們這個館開得也很艱難,當時寫完了大綱之后,無論是當?shù)卣€是上一級的,比如省文化廳,都不大敢批。后來趕上有一個機會,我們遇到了時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的龔心瀚,他本身是知青,所以他的知青情結(jié)很深,于是我們就把這個大綱給了他,他找了一些專家給審,黑龍江省文化廳又組織專家給了論證,這樣這個館才能夠得到上級的批示。我是2012年退居二線,之后,我就帶著知青博物館開始在全國巡展。因為黑河館比較偏僻,全國各地的知青,有很多想去而去不成,后來我們就考慮在全國巡展,但巡展費用比較高,也還是滿足不了知青需要
7、。我們在北京的地質(zhì)博物館展了一個月零六天,大概是有十來萬觀眾,我們到其他地方都是展一周,也就是三萬多觀眾,根本就不能夠知青的要求,所以我們才決定在北京建館。2013年在北京展覽期間,我接觸到了中國萬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就開始和他們談合作的事。他們在鳥巢有兩萬平米的場地,給我們提供了三個廳,我們建了這個館。鳳凰網(wǎng):這次展覽首次展出一張李克強在田間得知大學錄取時與朋友的合影,這也是知青捐贈的?潘忠林:整個展覽的照片有三部分來源:第一,是我們逐個走訪知青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