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教學設計】《古代印度》(歷史人教版九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古代印度》本課時編寫:合肥市壽春中學李傳國老師教材分析:南亞的印度是人類文明的又一個發(fā)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這里出現(xiàn)了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它人為地把印度社會自上而下分為四等,等級不同,權(quán)利義務不同。在反對種姓制度的斗爭中,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了佛教。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文明歷程;2、印度種姓制度;3
2、、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教義的相關材料,培養(yǎng)學生辨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厩楦袘B(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學生認識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教學難點】如何看待佛教的教義教學準備1、電腦、投影儀;2、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3、相關的音像制品及設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印度這一名稱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東的廣大地區(qū)稱為印度,后來西方人
3、沿用了這一名稱。在我國的《史記》中把印度稱為“身毒”,《漢書》中把它稱為“天竺”,《大唐西域記》中才把它成為印度?,F(xiàn)在印度共和國的印地語的國名為“婆羅多”,起源于古代婆羅多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古代印度?!驹O計意圖】通過新穎的導入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講授新課:目標導學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師提問:古代印度河上游兩岸土地肥沃。造成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們前面講過的哪個國家相似? 提示:非常準確,就是埃及?! ?.教師講述: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
4、續(xù)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許多小國。到公元前三世紀,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國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力量強大,國王阿育王統(tǒng)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這種統(tǒng)一是不鞏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狀態(tài)。同學們還記得中國歷史元朝史中,元朝統(tǒng)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嗎?元朝為了鞏固它的統(tǒng)治,把全國各族分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等級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設計意圖】通過自學了解課本的大致內(nèi)容。目標導學二:森嚴的種姓制度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古代印度有幾個等級,他們的名稱是什
5、么,各等級有哪些社會階層,各等級的職責或義務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級制度,也叫種姓制度。種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瓦爾那”,意為“膚色,品質(zhì)”;第一等級婆羅門,即僧侶。第二等級剎帝利,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軍政大權(quán)。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統(tǒng)治者,后者是國家的世俗統(tǒng)治者。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nóng)牧民、手工業(yè)者,要向國家納稅,供養(yǎng)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以奴隸為主。隨著主產(chǎn)和分工的發(fā)展,在種姓之外又出現(xiàn)了大批的不可接觸者,即最受歧視和壓迫的賤民,各個等級間職業(yè)世襲,互不通婚,界限森嚴甚至不能共食、共住。2.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分析婆
6、羅門祭司將種姓制度賦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種姓制度的實質(zhì)又是什么?提示:為了維護反動的等級制度,婆婆羅門祭司把等級制蒙上了一層神圣的色彩。統(tǒng)治者利用婆羅門教的說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特權(quán),特別是婆羅門的特殊地位。3.問題思考:它對后來印度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哪些不利影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聯(lián)系印度現(xiàn)在的發(fā)展,談出自己的觀點。提示:等級制度滲透到印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fā)展、在奴隸制的發(fā)展中,等級制度越來越引起人民的不滿、婆羅門教日益遭到反對,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在這種形勢下產(chǎn)生了佛教?!驹O計意圖】通過
7、問題設置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目標導學三: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1.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齊天大圣孫悟空輔佐他的師父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實際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經(jīng)。那么,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概括一下佛教的教義。提示:佛教產(chǎn)生于公元前6世紀。創(chuàng)始人喬達摩·悉達多。佛教教義上要是“眾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來世”,所有這些在當時充滿不平等的奴隸制國家里對于廣人的群眾是有誘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楊的平等是靈魂上的而不是現(xiàn)實中的,佛教并不反對奴隸制,并且把剎帝利擺在第一位?!驹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概括提取知識的能力。2.拓展延伸
8、:國王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該如何評價佛教呢?想想為什么佛教能廣泛傳播?提示:佛教主張人民應忍耐、順從、放棄斗爭,所以歷代統(tǒng)治階級便利用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的假平等,掩蓋階級社會中真正的不平等,從而達到維護剝削制度的目的。后來,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為國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