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人類學的歷史反思》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人類學對歷史的反思——讀王明珂相關著作有感西南人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重慶400715摘要:本文是筆者讀王明珂相關歷史人類學著作后,對其提出的一些觀點的介紹,并簡單地闡述了筆者自己的認識和想法,關鍵詞:王明珂;歷史人類學;民族認同;引言丿力史人類學或者說人類學的“丿刃史化”,即是指從將文化概念放到歷史過程中考察的一種研究。近年來,人類學界有許多人轉(zhuǎn)向了歷史化的研究,當然也有很多歷史專業(yè)的學者轉(zhuǎn)而從人類學視角來從事相關的歷史研究,或者可以說,人類學和歷史學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了。人類學的歷史研究,與以往的歷史研究不同,傳統(tǒng)的歷史研究主要是講求挖掘新材
2、料進行并邏輯分析和對比分析從而探求丿力史真實。人類學丿力史研究與此不同,注意的是在文化的框架下去進行歷史過程研究,人類學不強調(diào)人們所謂歷史的真實性,而注重的是不同文化的人們?nèi)ソM織和闡述歷史的方式,以及他們是怎樣去看待歷史。王明珂是臺灣著名的歷史學者(或者也可以說是人類學者,盡管其木人不承認自己的人類學身份),其主要從事的便是歷史人類學研究,其通過對川西北羌族的人類學調(diào)查,對傳統(tǒng)歷史知識和人類學觀點捉出了一系列新看法,值得我們?nèi)ド钏?。一、近代建?gòu)論及其缺陷熟悉民族認同理論的人都知道,“近代建構(gòu)理論”指的就是中華民族(或者說我們的國族),其實是近代知識
3、分子在國族主義下集體建構(gòu)的“想象群體”,一些我們認為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當前的國族認同,以及國族下的民族區(qū)分,以及相關的語言、體質(zhì)、民族與丿刃史知識,都在此過程屮被建構(gòu)起來的?!笆攀兰o中葉以降,中國長期在西方以堅船利炮為后盾的優(yōu)勢文化沖擊下,不得不俯首下心,逐步放棄傳統(tǒng)天朝中心的世界秩序,轉(zhuǎn)而以西方'國族國家'為典范,著手從事屮國'國族'的塑造。”I比如拿漢族來說,各地地方風俗和信仰差別不能說不大,北方飲食以小麥為主,而南方以大米為主,從主要飲食而衍生的各種風俗習慣肯定又各不相同。南方漢語與北方漢語差別尤其巨大,彼此之間難以通話,閩方言與北方話分
4、化千年之久,可能相當于英語和德語的差別。這些事實也讓我們相信民族是被建構(gòu)的出來的。近代建構(gòu)者認為建構(gòu)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木尼迪克特?安德森認為,“國族”想象要以近代資本主義生產(chǎn)技術與生產(chǎn)關系為其社會基礎,而“大規(guī)模印刷企業(yè)”所發(fā)揮的作用,更是“國族想象”賴以存在的堅實基礎。近代建構(gòu)理論對近代國族建構(gòu)之反思,提醒我們認識到關于中華民族這一概念以及我們所宣稱的民族語言知識及文化傳統(tǒng)知識確實是有意識Z建構(gòu)的。然而,建構(gòu)論者也僅僅是注意到國族的近代建構(gòu),建構(gòu)所指向的遙遠歷史事實在建構(gòu)論者眼中只是一種想象,他們對近代以詢的長程歷史完全不關注或者甚至是否認,這
5、只是割裂了近代與悠久歷史過程的聯(lián)系。屮國各民族的形成有其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有許多民族在這一過程中消失了,比如中山狄、?烏桓、以及后來的“五胡”等都相繼融入了華夏的行列,這說明華夏這一國族的建構(gòu)是長時期的,近代只是這長程建構(gòu)的一部分,近代建構(gòu)論對于近代以前的情況無疑是不具解釋力的。二、華夏邊緣擴張的方式——攀附在王明珂的《論攀附》一文屮,他意在說明,“近代以'皇帝'或'炎帝'的為共同祖源的國族想彖,是一沿續(xù)性歷史過程的最新階段?!?在中國歷史上,不斷地在進行著類似的建構(gòu)。“在戰(zhàn)國晚期的華夏認同中'黃帝'已成為此一群體Z共祖”3。王明珂指出攀附黃帝(或
6、炎帝)及其后裔,不斷地使得華夏邊緣人群(這里指的華夏邊緣不僅僅是指華夏的政治地理邊緣也指華夏之社會邊緣)擺脫邊緣而形成新的華夏邊緣。而這一攀附是通過“得姓“及與此相關的祖源記憶來完成的,確實,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都是通過改漢姓并與炎黃記憶產(chǎn)生聯(lián)系而融合于華夏的。魏晉南北朝至遼金時期,進入中國的北方各部族領袖家族,常以攀附黃帝或炎帝來合理化口身的統(tǒng)治者身分,并以此夸耀并門別于其它北方部族?!可蛩蓸颍骸段乙晕已]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淸的國族建構(gòu)》,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八期,1997年12月2王明珂.《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gòu)的古代基礎》,臺灣:《中
7、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3(2002):583-624彳王明珂.《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gòu)的古代基礎》,臺灣:《屮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3(2002):583-624攀附不僅僅是華夏地理邊緣人群的行為,也是其社會邊緣人群Z行為。華夏社會邊緣指的是處在社會的中下層的被統(tǒng)治的人群,王明珂指出,中國人的家族并不是自古就有的,“有姓與文字族譜記憶的家族群體之存在與廣布,在屮國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作者推測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底層民眾很可能是沒有姓的,而隨著上層門閥世族的發(fā)展以及科舉盛行以來的社會底層向上流動,無姓變得冇姓,并在歷史上尋
8、求到一個榮耀的祖源,與黃帝直接或間接地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一趨勢是不斷向社會中下層擴張的,以至于在社會邊緣上,到近代華夏已經(jīng)擴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