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諸子禮學的取向和指歸——為《先秦諸子禮學研究》一書之序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諸子禮學的取向和指歸——為《先秦諸子禮學研究》一書之序言先秦諸子的禮學思想,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對于諸子禮學的研究,涉及到諸多史料辨析和觀點論爭的問題,難度其人。特別重要的是,對于先秦諸了禮學思想的研究,關系到如何看待從春秋戰(zhàn)國吋期到秦漢吋期的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問題,關系到如何看待秦漢到清末兩千年封建社會價值休系的建構問題,以及禮學在屮國封建社會的地位和作川的問題?!岸Y”產生于上古時期。原初形態(tài)的禮治,形成并完善于西周。禮學,則淵源于孔子,光大于儒學,蓬勃發(fā)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既是禮治崩解的時期,乂是諸子禮學出現并力圖重建禮治的時期。不過,這個時期的思想家們要建構的禮治社會,并不都
2、是一般人所誤解的西周社會。誠然,孔子耍復興的禮,是周禮;其要重建的社會,是以西周為理想的社會。但是,作為“圣之時者”的孔子,如果有統(tǒng)治者真正能夠用他,他也未必就是全盤“周化”的實踐者。道理很簡單,因革損益的思想,在孔了觀念中還是很牢固的。何況孔了的禮學思想,是以仁為核心價值,而仁的內涵和價值冃標是可以與時俱進的??思簭投Y為仁,視聽言動符合禮才是仁,仁禮融為一體,而這禮確是可以隨時代變遷而損益,因現實需要而調整的。孟子禮學所追慕的社會,顯然不是西周。孟子一心追求“定于一”的社會和思想,與其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的時代條件相應,即要超越動蕩和紛爭,追求一個充塞道德仁義、具冇公序良俗的社會,追求一個天下一統(tǒng)
3、、道一風同的社會。荀了禮學所追求的,是如何制約、調正具有惡質的人性,援法入儒,納法于禮,辨名析理,張揚儒家的禮樂,為儒家王道政治的實現提供論證。老莊道家抨擊儒家的禮學,其直接的目標,卻是為了宣揚自家所能樂受的禮,非禮之禮,是謂人禮!法家和墨家,各為一極,各有其關于禮的價值認知和社會治理冃標,表面看法家刻薄寡恩、主張嚴明等級,I佃墨家力侶兼愛尚同,寬厚仁慈而乂平等互助,似乎形同水火,但就其社會政治思想的實踐效果而言,二者并無根本區(qū)別,最終都是呼喚個人專斷的明君圣主,都以等級分明的社會制度和相應秩序為歸依。而法墨兩家的禮學,其基木的價值冃標,是為新的一統(tǒng)帝國提供意識形態(tài)的論證。陰陽家似乎沒有明確的
4、禮學思想,但陰陽家的“大九州”說,用陰陽類分宇宙萬物的方略,陰陽消長推動力物流轉盛衰的思想,卻實實在在地提供了一幅自然和社會的秩序圖景標簽:學習方法類別:讀[!;吋間,以及基本的理論闡釋原則和方式。而這套闡釋原則和方式,客觀上為即將到來的新興帝國提供意識形態(tài)論證的工具,因而具有實在的禮事意味和功能,后來西漢董仲舒思想的出現,便是明證。值得注意的是《呂氏春秋》。人們往往被該書的駁雜所炫惑,而忽視了該書的禮學思想。加上該書是集體創(chuàng)造而非一人所作,在探討“諸了'思想的時候,往往以人頭論而不以著作論,故而往往忽視之。其實,《呂氏春秋》的禮學思想極為豐富,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先秦諸子禮學思想的綜合創(chuàng)新,是為
5、即將到來的新興帝國創(chuàng)建系統(tǒng)嚴整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或者說是耍提供一套核心價值觀念?!耙槐?、“一心”,同類相通、同類相召的思想,反映了戰(zhàn)國末期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趨于結束,相互吸收、相互融介的新的統(tǒng)一的思想體系即將出現的時代要求及其特征,同時也是從戰(zhàn)國中期到秦漢之際要求統(tǒng)一的思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成為先秦諸了禮學思想爭鋒到西漢禮學體系建構的必然過渡,也是其重要橋梁。總的看來,先秦諸子禮學思想的勃興和相互激蕩,是重建統(tǒng)一的思想、重構統(tǒng)一的價值觀念的歷史必然,也是積極的思想實驗。先秦諸子禮學的出現,開啟了西漢禮學的先河,為后來西漢時期禮學的重建和完善提供了思想資源,自然也為整個漢代禮治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思想前提。因此,
6、先秦諸子禮學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值得進行深入的探討。陸建華同志潛心學術,好學深思,為人耿肓,能夠接受不同學術觀點和治學方法,具有開闊的學術胸懷。他不畏艱難,勇丁攀登學術臺階,在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后,在學術園地更加辛勤地耕耘,取得了叮喜的成績,作為他的I専丄牛導師,我深感欣慰!他撰寫的《先秦諸了禮學研究》這部著作,比較系統(tǒng)深入地對先秦諸子的禮學做了綿帑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見,展現了他宏闊的學術視野和扎實的文獻功底,奉獻了一部選題新穎而乂視角獨特的先秦思想文化史研究著作,可喜可賀!帖稿完成后,他根據學術界冇關專家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新思考,對書稿作了適度的修改和補充,增加了“結語",
7、以及作為附錄的《〈禮記〉之禮學》、《先秦諸了法律發(fā)生論》兩個部分,從而使得這部著作更加周延,思想深度有所加強。由此也可看出,他確實能夠接受不同意見,能夠口我超越,所以他能夠不斷進步。此文為《先秦諸子禮學研究》一書之序言,本刊略有刪節(jié)。標簽:學習方法類別:讀廿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