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觀察.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一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觀察【摘要】目的對比觀察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小劑量、長期克拉霉素治療和先手術后再克拉霉素治療的效果。方法48例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按是否接受鼻息肉手術治療分為兩組,直接藥物治療組28例直接給予克拉霉素片治療,維持3個月。手術后藥物治療組20例首先行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單純切除鼻息肉,傷口愈合后治療同直接藥物治療組。應用視覺模擬量表評分(VAS)和Lund-Mackey鼻竇CT評分評價和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及鼻竇CT評分與治療前對比均顯著改善(P均0.05)o結論小劑量、長期克拉霉
2、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有較好療效,先手術切除鼻息肉再口服克拉霉素治療對改善臨床癥狀更顯著?!娟P鍵詞】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克拉霉素;治療結果D0I:10.14163/j.cnki.ll-5547/r.2015.22.100已有臨床研究證據(jù)表明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長期、小劑量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有效[1-3],同時也有報道該療法對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療效較不伴鼻息肉患者差[4,5]o本研究對比觀察48例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克拉霉素直接小劑量、長期藥物治療和先手術切除息肉后再克拉霉素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擇2009
3、年3月?2014年6月棗莊礦業(yè)集團滕南醫(yī)院及分院耳鼻喉科就診的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13-65歲,平均年齡(34.27±11.6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8年,南昌)》[6]中相關診斷標準,并排除:①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②肝腎功能損傷者;③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過敏者;④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明顯精神障礙者;⑤入組前4周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者;⑥沒有能力完成實驗者。符合條件患者本著知情同意自愿選擇的原則,按是否接受鼻息肉手術治療分為兩組:直接藥物治療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16
4、?65歲,平均年齡(35.37±12.46)歲,雙側鼻竇炎25例,單側鼻竇炎3例;雙側鼻息肉11例,單側鼻息肉17例,伴鼻中隔偏曲12例;手術后藥物治療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13?63歲,平均年齡(33.85±11.73)歲,雙側鼻竇炎18例,單側鼻竇炎2例;雙側鼻息肉7例,單側鼻息肉13例,伴鼻中隔偏曲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并發(fā)疾病和解剖異常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直接藥物治療組:克拉霉素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250mg,口服,1次/d,維持3個月。手術后藥物治療組:首先常規(guī)行功能性內
5、鏡鼻竇手術單純切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矯正術,不觸動鼻內其他結構,傷口愈合后治療同直接藥物治療組。1.3療效評價1.3.1主觀評價采用EP30S2007歐洲臨床免疫及變態(tài)反應協(xié)會推薦的視覺模擬量表評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對患者治療前后鼻部癥狀分別進行評分。1.3.2客觀評價采用Lund-Mackey鼻竇CT評分法,分別對患者治療前后鼻竇CT進行評分,雙側鼻竇炎患者兩側分開評分。1.4安全性評估曰服藥物治療期間,每2周門診隨訪1次,觀察患者臨床不適癥狀,服藥開始及治療結束各查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1次。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
6、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土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2.1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間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VAS評分與治療前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C0.05),且治療后手術后藥物治療組評分改善程度較直接藥物治療組明顯(P<0.05)o見表1。表1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x-土s,分)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直接藥物治療組284.52±1.382.61±1.36c手術后藥物
7、治療組204.74±1.26a1.75±0.64bc注:與直接藥物治療組比較,aP>0.05,b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cP<0.051.2兩組治療前后鼻竇CT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間鼻竇C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鼻竇CT評分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o見表2。表2兩組治療前后鼻竇CT評分比較(x-±s,分)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直接藥物治療組288.47±2.633.26±1.75b手術后藥物治療組209.14±2.37a3.17±1.48ab注:與直接藥物治療組比較,aP>0.05;治療后與
8、治療前比較,bP<0.052.3藥物不良反應6例(12.5%)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