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朱熹形上思想.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朱熹形上思想摘要:本文討論朱熹形上思想,說明其有繼承北宋儒學的必要性及義理創(chuàng)作的特殊性,更有與其工夫論不同思路的獨立性。首先討論形上學概念在當代學界的使用定義;接著說明朱熹建立理氣論以說天地萬物的存有論架構;藉由氣化宇宙論說明人死為鬼的鬼神觀;以性善論為宗旨說本體及人性;藉性氣結構說人的為惡現(xiàn)象;人在氣稟限制中的命定論事實;對整個儒學史的人性論理論批評;以心統(tǒng)性情說確立道德實踐主體的存有架構。本文旨在說清楚朱熹所談的形上學問題,以有別於朱熹的工夫論發(fā)言,藉此擺脫當代學者對於朱熹工夫論不如象山及陽明學的批評意見。關鍵詞:朱熹、形上學、理
2、氣、心性、鬼神、一、前言:二、朱熹形上思想的當代爭議三、形上學概念的當代使用意義四、朱熹形上學問題意識五、說整體存在界的理氣論進路的存有論問題(一)理概念的存有論定位(二)氣概念的存有論定位:(三)理氣關係的存有論定位:(四)以理氣論架構詮釋儒學典籍中的命題:六、說鬼神存在的氣化宇宙論問題(一)人死為鬼(二)祭祖(三)祭天地社稷山川諸神(四)民間鬼神祭拜(五)修練成神仙七、性善論的本體論及人性論以及人性存有者的存有論架構(一)性氣結構及氣稟之惡:(二)心統(tǒng)性情:(三)仁概念的存有論討論:八、小結:第35頁,共35頁一、前言:朱熹哲學體
3、系龐大,其中形上思想是他的理論的一大重心,此外即為工夫理論,朱熹形上思想及工夫理論在宋明儒學系統(tǒng)中都有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建樹,並且皆引起朱熹同時代人的爭辯,從而導致當代學者在理解上也有重大的歧異。本文以揭露朱熹形上思想的創(chuàng)造意義為目標,首要在詳舉朱熹形上思想的多重理論面貌,說明其問題意識及思辨脈絡及核心主張,並為朱熹辯護他所受到的當代學者的批評意見,及澄清朱熹形上建構在中國儒學史及哲學史上應有的理論價值,從而準確說明朱熹儒學建構的豐富哲理意涵。二、朱熹形上思想的當代爭議朱熹形上思想在當代研究中受到的爭議焦點,主要是對於儒學理想型態(tài)建構的定位
4、問題,勞思光先生與牟宗三先生都是以王陽明哲學為儒學的理想型態(tài)的完成,陽明學以工夫論見長,朱熹學則在形上學方面更有特色,於是朱熹學成為了王學的對照系統(tǒng),朱熹的儒學建構正因為形上思想的突出,反而遭受批評。問題的關鍵在於王陽明哲學中的工夫論中心的思維明確地建立了儒學成德之教的實踐進路之理論規(guī)模,受到康德哲學影響的實踐哲學工作模式正是牟先生與勞先生用以肯定陽明學的脈絡,陽明學被認為是孟子之後之心學形象的成一大教之系統(tǒng),因此備受肯定。相對而言,以理學形象成另一大教系統(tǒng)的朱熹學即受到批評。勞先生以貫徹意志的心性論系統(tǒng)可以完成成德之教說陽明,以建立
5、普遍命題的形上學系統(tǒng)不能保證價值絕對性說朱熹,參見勞思光先生言:第35頁,共35頁「蓋所謂德性及價值問題,絕不能訴於存在或存有領域。以宇宙論觀念為基礎而建立之任何價值理論,本身皆必屬粗陋虛弱。﹍﹍周敦頤立說,已有自造一系統(tǒng)之意。﹍﹍然就理論內容言之,則周氏之說,基本上未脫宇宙論之影響,不過增多形上學成分而已。其中心性論之成分甚少。其後張載之說,大體亦如此。﹍﹍伊川之說則面目甚明,乃一脫離宇宙論影響之形上學,較之周張自是一進展。然若就根源處著眼,則此一重振儒學之運動,目的既在於以儒學之價值哲學代替佛教之價值哲學,則如上文所指,此一工作必
6、須回歸於心性論之肯定,因就哲學問題本身說,價值德性等等問題,皆本不屬有無之領域,宇宙論固不能對此種問題有真解答,以超經驗之實有為肯定之形上學系統(tǒng),亦不能提供解決。今伊川之形上學﹍﹍仍不能真完成重振儒學之任務。於是二程性即理之論,只代表宋明儒學之第二階段,而非成熟階段。朱熹之綜合周張二程,亦仍未脫此第二階段也。成熟階段即心性論重建之階段,此一工作始於南宋之陸九淵,而最後大成於明之王守仁。陸氏首重心觀念,即由存有歸於活動,由對峙於客體之主體昇往最高主體性。陽明主良知說,最高主體性乃由此大明。至此,宋明儒學進至高峰?!箘谒脊猓缎戮幹袊軐W
7、史三上》(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11月),頁3--5。牟先生以只有陽明的實踐進路的存有論哲學才能實現(xiàn)價值原理,而以朱熹的分解進路的形上建構缺乏實踐動力說朱熹,參見牟宗三先生言:「宋明儒學中有新的意義而可稱為『新儒學』者實只在伊川朱子之系統(tǒng)。大體以論孟中庸易傳為主者是宋明儒之大宗,而亦較合先秦儒家之本質。伊川朱子之以大學為主則是宋明儒之旁枝,對先秦儒家之本質言則為歧出?!鼓沧谌缎捏w與性體第一冊》(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頁18。另見:「惟積極地把握此義者是橫渠明道五峰與蕺山,此是承中庸易傳之圓滿發(fā)展而言此義者之正宗。伊川朱
8、子亦承認此義,惟對於實體性體理解有偏差,即理解為只是理,只存有而不活動,此即喪失於穆不已之實體之本義,亦喪失能起道德創(chuàng)造之性體之本義。象山陽明則純是孟子學,純是一心之申展。此心即性,此心即天。如果要說天命實體,此心即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