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章學誠-“道”的探索與歷史編纂的革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論章學誠:“道”的探索與歷史編纂的革新一、自信為百千年后史學開蠶叢 章學誠是乾嘉時期具有別識心裁的杰出學者,生前他的學說不被理解,遭盡周圍人物的白眼,但他毫不氣餒,對于自己的學術主張抱有充分的自信。其時,他因極不滿意于《宋史》的蕪濫舛誤,曾經(jīng)發(fā)愿重修,為此與其好友邵晉涵多番商量。章學誠清醒地認識到,歷史編纂應當克服正史末流固守前代成法、體例陳陳相因的嚴重積弊,勇于改革,創(chuàng)造出新的著史格局。他在《與邵二云論修〈宋史〉書》這封著名的書信中說: 神奇可化臭腐,臭腐亦復化為神奇,《紀事本末》本無深意,而因事命題,不為成法,則引而伸之,擴而充之,遂覺體圓用神,《尚書》神圣制作,數(shù)千年來
2、可仰望而不可接者,至此可以仰追。豈非窮變通久自有其會,紀傳流弊至于極盡,而天誘仆衷,為從此百千年后史學開蠶叢乎!今仍紀傳之體而參本末之法,增圖譜之例而刪書志之名,發(fā)凡起例,別具《圓通》之篇,推論甚精,造次難盡,須俟脫稿,便當續(xù)上奉郢質也。但古人云,載之空言,不如見之實事,仆思自以義例撰述一書,以明所著之非虛語。因擇諸史之所宜致功者,莫如趙宋一代之書,而體例既于班、馬殊科,則于足下之所欲為者,不嫌同工異曲。惟是經(jīng)綸一代,思慮難周,惟于南北三百余年,挈要提綱,足下于所夙究心者,指示一二,略如袁樞《紀事》之有題目,雖不必盡似之,亦貴得其概而有以變通之也?! ≡诖酥?,章學誠已撰成《文史
3、通義書教》篇,這是總結中國歷史編纂學演進的重要論著,精辟地論述了《史記》、《漢書》的非凡創(chuàng)造力和體例的嚴密合理,對于《三國志》、《后漢書》以下諸史也有精到的評論,特別嚴肅指責了正史末流缺乏史識、體例錯漏的弊病,認為正可以從吸收紀事本末體的優(yōu)點找到救治的辦法。章學誠有志于運用自己獨到的史學見解纂修史書,他對宋代歷史夙有興趣,因邵晉涵對宋史也研習多年,因而建議兩人一同動手改作《宋史》,既可互相討論,又可各自著成各具風格的史書。仍紀傳之體而參本末之法,是他苦心探求得出的重要結論。 章學誠自信他已為幾百年來阻礙史學發(fā)展的難題找到了破解的辦法,足以為后人開辟出一條新路,為百千年后史學開蠶
4、叢。當時士林風氣,是群趨于訓詁考證之學,惟古是尚、仰慕前修的意識充斥人們的頭腦,因此,勇于破除舊規(guī)、開拓新路的觀點得不到重視,引不起回響。一百年之后,至20世紀初年,終于有了知音,這就是近代著名學者章炳麟。其時他在日本,正計劃撰寫一部《中國通史》。為此,他必然要對已有的編纂體裁和主張作一番探究和權衡抉擇。章炳麟學識淵博,他是學者兼革命家,并已接受了西方進化論學說,對于計劃中要撰寫的通史立意很高,稱其修撰的目的,一是為了揚榷大端,令知古今進化之軌,一是為了振厲士氣,令人觀感。他總結司馬遷、杜佑、司馬光、馬端臨、王夫之等人著史的經(jīng)驗得失,覺得要撰成符合當下時代要求的通史,必須采納章學
5、誠仍紀傳之體而參本末之法的主張。因此,他一方面仿效紀傳體眾體齊備、X羅豐富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又吸收紀事本末體的優(yōu)點,故特意創(chuàng)設十篇記,作為全書的主干,顯示社會興廢,國力強弱。依照他的設計,這部《中國通史》以五種體裁構成:一是表,有帝王表、方輿表、職官表等五篇;二是典,有種族典、民宅典、食貨典等十二篇;三是記,有周服記、秦帝記、南胄記、唐藩記、黨錮記、革命記、陸交記、海交記、胡寇記、光復記等,共十篇;四是考紀,有秦始皇考紀至洪秀全考紀,共九篇;五是別錄,有管商蕭葛別錄、李斯別錄、會黨別錄、疇人別錄等,共二十五篇。而尤其強調,十篇記的設立,是因認為章學誠的主張恰恰說明了歷史編纂大勢所趨
6、,不得不爾的發(fā)展趨勢: 諸典所述,多近制度。及夫人事紛紜,非制度所能限,然其系于社會興廢,國力強弱,非眇末也。會稽章氏謂后人作史,當兼采《尚書》體例,《金滕》、《顧命》就一事以詳始卒,機仲之《紀事本末》,可謂冥合自然。亦大勢所趨,不得不爾也。故復略舉人事,論撰十篇,命之曰《記》?! ∈苷聦W誠主張之影響者,又何止章炳麟一人!與章炳麟約略同時,梁啟超也計劃編纂《中國通史》,他設想用年表、載記、志略、傳記四種體裁,互相配合,與章炳麟的設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往后,從羅爾綱著《太平天國史》,白壽彝主編大型《中國通史》,以及目前正在修纂的大型《清史》,其體裁的設計,正反復證明了章學誠的主
7、張確確實實反映了歷史編纂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要求。 二、章學誠道的探索的精髓 章學誠提出的改變正史末流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做法,為歷史編纂開辟新路的主張,竟揭示出20世紀歷史編纂發(fā)展的內在邏輯方向,這無疑是學術史上的大事情。確實正如章學誠所言:自信發(fā)凡起例,多為后世開山。那么,我們必須進一步追問:章學誠何以有如此卓越的睿智和見識?此乃關系晚清以來史學發(fā)展趨勢的大問題,正有待于我們深入探究,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覆。若以其熟習史籍作解釋,顯然講不通,因為在當時學者中,熟習史籍者不乏其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