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漢語與中國玉文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漢語與中國玉文化論文漢語與中國玉文化摘要: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而且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以其豐富的文化意蘊對漢語“玉”族詞匯的形成與豐富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將從玉文化內(nèi)涵來探討玉化與漢語“玉”夠詞語的關(guān)系,以此作為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的一文管之見。語言和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文化作為人文科學(xué)中的術(shù)語,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與外延?!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把文化定義為“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里的文化幾乎是無所不包的,語言本身就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成果,因而語言也是文化的
2、一部分,并且還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唯一的憑借其符號作用而跟整個文化相聯(lián)系的一部分。一個民族語言的詞匯系統(tǒng)能夠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該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從另一個方面說,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也往往制約著該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對語言的詞匯影響最深。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而且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以其豐富的文化意蘊對漢語“玉”族詞匯的形成與豐富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將從玉文化內(nèi)涵來探討玉化與漢語“玉”夠詞語的關(guān)系,以此作為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的一文管之見。中華民族是崇拜玉的民族。中國不僅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
3、用玉器,而且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因此中國被公認為世界玉文化史上碩果僅存而又大放異彩的文明之邦。早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前,玉便作為美好、神圣、貴重和祥瑞的珍寶受到人們的喜愛。這種對玉的崇拜觀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心靈深處,歷數(shù)千年而不衰,甚至影響到中國人的行為道德規(guī)范。玉的發(fā)現(xiàn),據(jù)說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國的昆侖山為群玉之山,其山下的和田地區(qū)有兩條著名的河流,一條是玉龍喀什河,產(chǎn)白玉。一條是喀拉喀什河,產(chǎn)墨玉,形同涇渭,和田玉以羊脂玉為最,其透閃石成分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上好的和田籽玉每千克在百萬元以上。盛產(chǎn)美玉的和田被譽為“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就取材和田玉。玉
4、石文化源遠流長,有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傳說;有《紅樓夢》寶玉出生時口含通靈寶玉的神奇,紅學(xué)專家評說此書之文化三綱,玉為首綱;《山海經(jīng)》中有黃帝食玉膏的記載;《道德經(jīng)》中有太上老君一氣化三清之說,即玉清、上清和太清,是道教敬奉的最高神靈。6漢語與中國玉文化論文玉可以趨祥避禍,璀璨的三星堆文化;?????????????玉可以逢兇化吉,驚天地、泣鬼神的“和氏璧”;?????????????玉可以服食成仙,屈原有詩云:“登昆侖兮食玉英”;?????????????玉可以裹尸不腐,徐州楚王陵的金縷玉衣。玉也有健身治病之功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玉石“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懣)……久服輕身長年(
5、《別錄》)。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fā)(大明)。滋養(yǎng)五臟,止煩躁……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三年色不變(《本經(jīng)》)?!保ā侗静菥V目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二——玉屑》)現(xiàn)代科學(xué)對玉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玉石中有對人體有益的十幾種微量元素,對健康的人有保健作用。玉是物之精華,是尊嚴、美德和情愛的象征,君子比德于玉,在中華文明字典里,沒有其他物質(zhì)能與玉相提并論的,我們民族自古就有薄金銀而厚玉的習俗。玉之秀,秀在和諧,黃金俗氣,鉆石張揚,玉貴在有內(nèi)涵,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玉之美,美在經(jīng)典。玉在國人眼中是神物,其精氣遠望如在,近看卻無,可望而不可
6、即,但玉在人的心底,永久念想,永遠無價,故而有了養(yǎng)玉的風氣,盛世更為烈。古人給玉下了簡潔而又模糊的含義。《說文》云:“玉,石之美者?!薄掇o海·玉部》則解釋為“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其實玉就是一種潔白半透明、帶光澤的石頭。質(zhì)地細密堅硬,晶瑩有光澤。由這些解釋我們可以明白,玉石原為同類之物。玉既然是石頭,可為什么會受到中國人的崇拜呢?眾所周知,在遠古石器時代,石器是重要的勞動工具和防身武器,尚屬于物質(zhì)文化的范疇。到了青銅器時代,生產(chǎn)工具、武器由青銅或鐵取代了石器。但石器時代對石頭的重視、喜愛,仍保留在先民觀念之中,特別是對石中之精美者——玉的純凈、溫潤、堅硬、絢美等,更是備加珍愛而使其在制度文
7、化、精神文化方面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玉器作為一種物質(zhì)文化,被應(yīng)用于制作器皿、禮器、裝飾品、藝術(shù)品等,以其質(zhì)堅、性溫、美觀大方而久負盛名。作為一種制度文化,被廣泛應(yīng)用于祭祀、禮儀、喪葬……走向禮制化,如《周禮》載先民“以蒼璧祭天,以黃琮禮地?!弊鳛橐环N精神文化,以其“溫潤而澤”、“廉而不劌”、“瑕不掩瑜”、“氣如白虹”而為歷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視為立世之標準,為人之楷模。古人有以玉比德之說,玉有五德說、七德說、十一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