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

ID:10062256

大?。?9.00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18-05-23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_第1頁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_第2頁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_第3頁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_第4頁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_第5頁
資源描述:

《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介入方式和藥物治療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的治療效果,為其臨床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58例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和診斷,其中斑塊符合超過60%或最小管腔面積低于4mm2的非主干病變患者臨床期間給予常規(guī)藥物或PCI治療(觀察組,84例),斑塊符合低于60%或最小管腔面積高于4mm2的非主干病變患者行藥物治療(對照組,74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治療后的并發(fā)癥情

2、況。結果對所有患者進行歷時0.5~1年的隨訪,平均時間(8.02±2.17)個月,經(jīng)隨訪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中心絞痛及PCI二次治療的發(fā)生率為7.1%,對照組為5.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相應的技術指導下對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患者給予藥物治療或PCI治療均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關鍵詞]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藥物治療;介入治療;長期療效;并發(fā)癥[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742(2014)05(b)-0107-026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指的是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狹窄程度在40%~7

3、0%之間的患者。介入治療是臨床中常見的治療方式,自藥物支架上市后,其PCI治療的手術指征不斷擴大,隨著臨床中關于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的病理、生理機制的研究逐漸深入,藥物治療方式取得較大進步,在血小板抗凝和降脂治療方便的預后顯著提高。經(jīng)臨床研究證實,藥物治療與早期侵入治療的效果差別不明顯,但其具體療效尚不十分明確,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58例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究采用介入方式和藥物治療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6該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

4、對象是該院收治的158例冠狀動脈臨界狹窄病變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和診斷,并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規(guī)定的相關診斷標準[1];經(jīng)分級標準分級[2],患者的心絞痛分級水平在Ⅱ~Ⅲ級之間,射血分數(shù)水平高于40%,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組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具有肝病、腫瘤、感染、出血、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患者,早期行PCI治療患者,具有既往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搭橋史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60例;最大年齡67歲,最小年齡39歲,平均年齡(45.13±2.08)歲;其中斑塊符合在60%以上或最小管腔面積在4mm2以下(非主干病

5、變)患者行予常規(guī)藥物或PCI治療設為觀察組(共84例),斑塊符合在60%以下或最小管腔面積>4mm2(非主干病變)的患者行藥物治療,設為對照組(共74例),對兩組患者進行簡單比較,未發(fā)現(xiàn)明顯差別,可對其進行比較研究,見表1。表1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對照分析[n(%)]■1.2方法PCI治療主要包括冠狀動脈支架置入手術和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手術。其療效標準為狹窄殘余低于20%,不存在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血運重建等嚴重的并發(fā)癥[3]。治療期間使用的輔助藥物主要有腸溶阿司匹林、肝素、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制劑、硝酸

6、酯類藥物[4]。行臨床檢查以前,若患者無低血壓禁忌證,可以給予0.2mg的硝酸甘油行冠狀動脈內注射治療,將2.5F超聲導管通過導絲送入,保證超聲導管的探頭送入至靶病變部位遠端10mm以上,并且進行勻速回撤,速度為0.5mm/s[5],將圖像做好存盤處理后進行綜合分析。6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6~12個月不等時間的隨訪,平均時間為(8.02±2.17)個月,注意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缺血性靶血管血運重建等。1.3統(tǒng)計分析對本組研究中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

7、料使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x±s)表示,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標準。2結果經(jīng)隨訪觀察可見,兩組患者臨床期間硝酸酯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以及治療后的并發(fā)癥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兩組患者的用藥情況和并發(fā)癥情況比較分析[n(%)]■3討論對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患者采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臨床公認的金標準,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早期病變類型,臨床期間采用的治療手段尚不統(tǒng)一,ACC中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低于50%列為介入治療的Ⅲ類指征[6

8、],而臨床期間有持續(xù)性典型性心絞痛表現(xiàn)的患者,應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行再血管化治療。6該組研究對采用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的患者進行療效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G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