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元代稅糧制度初探.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元代稅糧制度初探元代賦稅,主要有二項,一是稅糧,一是科差。在我國封建社會,農業(yè)是主要的生產部門。因此,糧食是封建國家用賦稅形式向編戶齊民征收的主要物資。元代的稅糧,就是指以征集糧食為主的稅收;其項目在南北有所不同,北方是丁稅和地稅,南方則是夏、秋二稅。元代稅糧制度是很復雜的,不僅南北異制,而且官、民田也有所不同。此外,有關的一些文獻資料的記載存在不少錯誤,也增加了了解這項制度的困難。本文對這個問題作初步的探索,特別著重于對《元史?食貨志?稅糧》(這是關于元代稅糧制度最基本的史料)的記載作必要的考辨和補充。目的是想通過對這一制度的解剖,從一個側面來說
2、明元代的社會經濟和階級關系狀況。一北方的稅糧制度元代北方的稅糧制度,分為丁、地稅兩種?!对?食貨志》敘述北方稅糧之法,大體如下:丁稅地稅之法,自太宗始行之。初,太宗每戶科粟二石。后又以兵食不足,增為四石。至丙申年,乃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每丁歲科栗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或元代稅糧制度初探元代賦稅,主要有二項,一是稅糧,一是科差。在我國封建社會,農業(yè)是主要的生產部門。因此,糧食是封建國家用賦稅形式向編戶齊民征收的主要物資。元代的稅糧,就是指以征集糧食為主的稅收;其項目在南北有所不同,北
3、方是丁稅和地稅,南方則是夏、秋二稅。元代稅糧制度是很復雜的,不僅南北異制,而且官、民田也有所不同。此外,有關的一些文獻資料的記載存在不少錯誤,也增加了了解這項制度的困難。本文對這個問題作初步的探索,特別著重于對《元史?食貨志?稅糧》(這是關于元代稅糧制度最基本的史料)的記載作必要的考辨和補充。目的是想通過對這一制度的解剖,從一個側面來說明元代的社會經濟和階級關系狀況。一北方的稅糧制度元代北方的稅糧制度,分為丁、地稅兩種?!对?食貨志》敘述北方稅糧之法,大體如下:丁稅地稅之法,自太宗始行之。初,太宗每戶科粟二石。后又以兵食不足,增為四石。至丙申年,
4、乃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每丁歲科栗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驗地,官吏、商賈驗丁?!壑薪y(tǒng)]五年,詔:僧、道、也里可溫、答失蠻、儒人,凡種田者,白地每畝輸稅三升,水地每畝五升。軍、站戶除地四頃免稅,余悉征之?!壑猎菔吣辏烀鼞舨看蠖ㄖT例:全科戶丁稅每丁粟三石,驅丁粟一石,地稅每畝粟三升。減半科戶丁稅每丁粟一石。新收交參戶第一年五斗,第三年一石二斗五升,第四年一石五斗,第五年一石七斗五升,第六年入丁稅。
5、協(xié)濟戶丁稅每丁粟一石,地稅每畝粟三升。上面幾段記載,帶給我們一連串問題。歸結起來,集中到兩個問題上。一個是民戶到底負擔什么稅?另一個是,丁、地稅的稅額到鹿是多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民戶負擔什么稅?元代戶籍問題十分復雜。封建國家按不同的職業(yè)以及其他某些條件,將全體居民劃分為若干種戶,統(tǒng)稱諸色戶計。各種戶對封建國家承擔的封建義務各有不同,例如,軍、站戶主要服軍、站役,鹽戶主要繳納額鹽,其他賦役就可以得到寬免或優(yōu)待。儒戶宣揚孔、孟之道,各種宗教職業(yè)戶宣揚天命論,對維護統(tǒng)治秩序有用,在賦役方面也得到優(yōu)待。因此,戶、地稅對各種戶來說是很不相同的。從《元史?食
6、貨志》的敘述來看,有幾種情況:(1)工匠、僧、道、也里可溫、答失蠻、儒人等,都是“驗地”,也就是按占有的地畝數,繳納地稅。(2)軍、站戶占有土地在四頃以內可以免稅,四頃以上要按超出的數額繳納地稅。(3)官吏、商賈“驗丁”,即按每戶成丁人數繳納丁稅。元代法定的成丁年齡沒有明確記載,估計可能是十五歲①。以上幾種情況,交代的比較清楚。但是,對于占居民大多數的民戶應該繳納什么稅,記載卻是含糊不清的。太宗丙申年(1236)的規(guī)定,既說“驗民戶成丁之數”收稅,則應是民戶負擔丁稅??墒墙又终f:“或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征焉。”則民戶納的應為地稅(以牛具計
7、數,是按地征稅的變種)。上面兩種說法顯然是矛盾的。下文還有一段:“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边@兩句話常被人們引用作為元代北方稅糧的原則。但只要認真一想,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少”和“多”的標準是什么?如果“丁”“地”二者都“多”或都“少”又怎么辦?像這樣奇怪的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稅制,在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從來沒有過,而且事實上也絕不可能行得通?!对?食貨志》是根據元代政書《經世大典》節(jié)錄而成的。《經世大典》早已散佚②,無法窺見原文。我們只能根據元代其他記載,對北方民戶的稅糧負擔問題,作一些探索。元末,危素曾不止一次談到南、北賦役原
8、則的差別。他說:“大抵江、淮之北,賦役求諸戶口,其田(南)則取諸土田?!庇终f:“國朝既定中原,制賦役之法,不取諸土田而取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