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

ID:27675556

大?。?81.27 KB

頁數:26頁

時間:2018-12-05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_第1頁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_第2頁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_第3頁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_第4頁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幾個問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中國早期文明研宄中幾個問題、文明崩潰理論與不同區(qū)域文化的興衰在中國古代文明形成中的作用(注湯因比認為文明像各種生命一樣,會產生、成長,也會衰亡、崩解。由于中國古代文明保持著表面上的延續(xù)性實際情況尚缺乏分析研究),即所謂中國文明是連續(xù)的,而其他古代文明均表現為中斷了,即所謂的斷裂性。所以,中國人對文明的崩潰研究極少關注,至多是從傳統(tǒng)王朝興衰角度對夏商周諸政權給予一定的關注和研究。而在西方學術界,對文明的崩潰研究則是文明課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一個個神秘消失的古代輝煌文明和當今社會的種種危機,這也是學術界的必然反映和思考,比如對中美洲諸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等等。對于文明崩潰是滅亡,還是

2、一種解析和重組,崩潰的過程如何,崩潰的原因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還是內外諸因素多變量系統(tǒng)的失衡等等均有熱烈的討論?;蛘J為崩解并不一定是災難,而是面對危機要求社會組織改變的理性選擇。從中國文明的起源及發(fā)展角度看,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演變,尤其是歷史上的多次實質上的分解及重組,而表面上仍保持了一種延續(xù)性(注:我們認為,漢語語言文字系統(tǒng)、歷史學傳統(tǒng)、祖先信仰宗教和獨特的學術傳統(tǒng)等對維持這種表面的延續(xù)性起了重要作用),是值得予以充分的重視的。另外,隨著中原地區(qū)文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周邊的一些曾經高度發(fā)達的區(qū)域文化則衰落了,消亡了,比如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關中地區(qū)的龍山文化、山東岳石文化、以及夏商周

3、時期的諸多區(qū)域文化,如巴蜀、東夷文化等等。它們的去向如何?與中原文化的關系如何?它們的衰亡原因是什么?尤其是它們的興衰與中原地區(qū)文明的發(fā)展是否有關?因此,對于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周邊諸文明的不同發(fā)展軌跡及其崩潰原因的研究也應成為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從夏商周三代更替來說,從傳統(tǒng)的史觀角度看無疑是同一族群文化內部不同統(tǒng)治集團對權力占有的變化。但如果從古代多元文化史觀來看,它們是不同區(qū)域文化的此衰彼長,統(tǒng)治權、主導權發(fā)生轉移、更替,一個文化衰退了另一個文化興起了。從這個角度看,三代時期同樣存在文明的衰退、重組問題、關于“中國”概念的出現和“中國”認同的形成問題“認同”概念在西

4、方人類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同時期,不同文明的認同是不同的,正是因為存在不同的認同”,才會有不同群體、國家和文明的“你’之分。當我們使用“中國文明”的概念時,對“中國”概念認同的形成,即什么時候出現了“中國”概念及其內涵演變的研宄和界定就顯得尤為必要現在學術界己普遍接受新石器時代,中國大地上的文化是多元共存的,各有其獨特的文化面貌。夏商周三代時期,從文獻記載和甲骨文資料出發(fā),S5?年提出了“夷夏東西說”,認為“似足以證明三代S于三代之前期,大體上有東西不同的兩個系統(tǒng)這兩個系統(tǒng)因對峙而生爭斗,因爭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進展。夷與商屬于東系,夏與周屬于西系?!毙煨裆鷱闹袊糯?/p>

5、話傳說體系中梳理出中國古代部族分為華夏、東夷、集團,并認為這三大集團互相斗爭,又和平共處?成后來的漢族。甲骨文、金文和古代文獻中也有大量的中原政權與西羌、東夷和戎狄等部族之間戰(zhàn)爭、朝霉多方面的交流往來的記載,當然,這些只是政治層面上的,不覺文獻的文化、經濟上的交流和人口的遷移應該更多。纖們認定商人來自東方部族,周人來自西方部族,從鋪意上,我們可以說,夏商周三代的政權更替,正是在中原大地上,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在政治主導權上的相互代替。這鞔治主導權的更替不是文化上的互相代替,而是表現為來自不同區(qū)域的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主導與輔從、繼承與發(fā)展。這一點從三代青銅禮器文化圈的形成和禮樂文化體系在

6、三代之間的繼承和發(fā)展變化上明顯地反映出來??脊艑W資料也同樣反映出商代夏,周代商,在陶器組合、生活方式等方面均表現出文化的交流、繼承、融合和變化。試以周文化的發(fā)展演變?yōu)槔?,先周文化包含了自身文化、商文化和羌戎等西北某些部族文化的多種文化因素,到周代商后,周人政治統(tǒng)治區(qū)域內,各區(qū)域文化明顯地又表現出周文化+土著文化、周文化+商文化+土著文化、周文化+商文化的幾種文化交融模式。即使在周人的宗周傳統(tǒng)文化區(qū)和洛陽京畿一帶,在文化上也表現為大量吸收商文化因素的現象這種文化多元、多源、交流、融合而演變成新文化的模式應是三代時期化發(fā)展的基本模式,并對后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模式有瀨影響。新石器時代的多元

7、文化,經過三代的強化交流和融合奠定了中國文化認同的核心。從考古學資料看,三代時期“青銅禮器文化圈”的形成和成熟標志著在一定區(qū)域內對青銅禮器所代表的禮樂文化、政治制度和相關觀念、備狄同。夏商周三代在青銅禮器上的傳承則顯示出三支來自不同地域和不同源頭的文化在文化認同上的趨同和傳承。從文獻記載看,“天下”、“中國”等代表后來“中國文化”認同的重要概念也在此時逐漸形成。周初青銅器《何尊》銘文中有;‘余其宅茲中國,自之”的記載,顯示當時直“中國”一詞存在。但從銘文內容推敲,此處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