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生活實踐:數學教學的“突圍之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生活實踐:數學教學的“突圍之路” 把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引入課堂,使學生在生活的實際情境中學會思考數學問題,在生活實踐中具體作用。要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不只是一串串枯燥的數字,而是有生命價值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感悟到學習數學的真諦,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才能不斷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趣味性 初中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采取適當方法引導學生從生活的具體事例、現象中認識數學知識,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效對接,就會達到數學知識教與學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的效果?! 。?)聯系日常生活映射數學
2、問題,增強趣味性。華羅庚曾說過:“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生活實際?!币虼?,從已有的生活現象、熟知的生活事例、常見的自然現象、親近的社會生活中導入新知,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比如在七年級第一課“生活、數學”的教學中,我用課件向同學們展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標志、建筑物、雪花等圖片,還出示了火車票、身份證等實物,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實際生活與數學是緊密相連的,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欲望。4 ?。?)描述具體事例研究問題,增強針對性。數學具有抽象性、嚴密性、邏輯性。聯系實際理解新知,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枯燥的數學知
3、識形象化、陌生的數學知識親近化,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比如教“等式的基本性質”時,我用了天平。首先將天平調到平衡狀態(tài),然后提問:如果在左右兩個托盤內放入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還平衡嗎?學生猜想之后做實驗來驗證他們的猜想,發(fā)現左右兩邊是平衡的,從而得出結論: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接著,同學們就會思考,如果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或者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結果又會怎樣呢?這樣一來把本來很乏味的一堂課變生動了,而且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經過這種方式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印象將會十分深刻?! 。?)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鞏固教學成果,增強有效性。數學知
4、識應加以強化才能得以鞏固,數學方法也應加以反復強化才得以習得。數學知識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練、強化,會有利于實實在在地提高能力。如七年級“合并同類項”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問了這樣一個問題:3個蘋果和4個梨加起來一共是多少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發(fā)現不好加。我接著問:為什么不好加?學生說它們不是同一類水果。引導學生發(fā)現:當單項式不是同類項的時候是不好合并的。等到了九年級學習“二次根式的加減”時,我又舉出了這個例子,同時還類比了合并同類項,學生很容易發(fā)現二次根式的加減實際上就是合并同類二次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教者遇到同類型的問題能夠舉一反
5、三,反復強調,學生影響深刻。4 二、把數學學習成果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生活實踐的創(chuàng)造力、自理力 把數學學習成果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為鮮活生動的生活實踐服務,是數學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能夠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能有效解決,勢力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也有利于所學數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正所謂:實踐檢驗真知,真知促進實踐。 ?。?)提出問題應對照生活事例。傳統(tǒng)的應用題常常人為地編造情境;有的應用題題材老化,數據過時,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教材,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產、生活、科技等密切
6、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例如:在學了“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節(jié)課后,我要求學生們自己設計方案求出學校旗桿的高度,這樣就把教材純粹的幾何問題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活動要緊貼生活事例。數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育的有機延伸。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調查、統(tǒng)計、手工制作、圖紙設計、數學閱讀等實踐活動,可提高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煥發(fā)課外作業(yè)的生機和活力。八年級學完一元一次不等式設計了數學活動“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問題的調查”4,讓學生分小
7、組或者個人去調查周圍熟悉的有關人員,也可以去工廠、超市、銀行、郵局等地,觀察和搜集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所需要的一些數據和數量關系,構造一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解決的問題。這樣設計,把有關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問題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實際,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由于問題的切入點比較低,因此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探索。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傊?,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只有把生活數學引入數學課堂,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