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孔子的心性之說》

淺談《孔子的心性之說》

ID:32825323

大?。?6.27 KB

頁數(shù):3頁

時間:2019-02-16

淺談《孔子的心性之說》_第1頁
淺談《孔子的心性之說》_第2頁
淺談《孔子的心性之說》_第3頁
資源描述:

《淺談《孔子的心性之說》》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孔子心性之說》心性之學,是關于心性的理論或學說。中國哲學雖然是圍繞天人之際展開的,但是天人之際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問題實質(zhì)上就是心性問題。所以心性問題一直是中國哲學,特別市儒家哲學的一項基本理論。作為儒學的開山始祖,孔子還沒有確立完整的心性學說,不僅幾乎沒有論“心”,論性也只有一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99(《論語?陽貨》)在“性相近,習相遠”這個命題當中,關鍵詞是“性”和“習”。在此,“性”是“人性”的簡稱。不過,“性”在孔子這里是中性的,無所謂善與惡,它指人先天的資質(zhì)。就資質(zhì)而言,盡管可能有差異,但人性之基本是相近的,此即“性相近”之

2、義。需要說明的是,在孔子,“性相近”主要指在道德本性上的相近。例如,孔子認為人和動物對父母均能有所“養(yǎng)”,這是人與動物之共性;然而,人對父母不但能養(yǎng),且有“敬”意,此乃人與動物之區(qū)別?!墩撜Z》載:“子曰:'今之孝考,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里,人與動物之別是道德意義上的,故人之共性就是道德意義上的?!傲暋笔桥c“性”相對立的一個概念。所謂“習”,主要指后天的“習染”,包括環(huán)境、教育和經(jīng)歷等。因此,所謂“習相遠”,指人所具有的不同的道德品質(zhì)不是天生的,而是環(huán)境影響和后天教育的結果。也就是說,由于“習”的不同,個體的道德品質(zhì)會相距懸

3、殊。正因為如此,人們應該充分重視自身的學習和修養(yǎng),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鬃诱f:“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品德不修養(yǎng),學問不探討,正義不追隨,缺點不改正,這些是孔子之所深感憂慮者。在此,孔子將落腳點放在了道德教化上,即主張通過道德教化來實現(xiàn)人的本性的復歸。從孔子論“性”這點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其心性學說有知性、德性、情性三個層面,由于孔子一生講得最多的是“仁”,“仁”首先是一種總德,是“德之君”。所有的道德必須以“仁”為最高意旨,同時,各種德行又是“仁”的“臣子”,是其發(fā)用流行的表現(xiàn)。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剛毅木訥、愛等都是

4、仁德的具體體現(xiàn)?!叭省背溆灤┯谄渌鞣N德性之中,每種道德行為,都內(nèi)在蘊含著“仁”的精神。因此心性哲學多了仁性一個層面「是”與''應該”之間就有了一個過渡性的橋梁,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孔子的心性之說,而且還形成了其重要特色。孔子的心性哲學是有性有情,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墩撜Z》一書中,既有對道德律令的探討,也不乏對感性情懷的重視。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墩撜Z?雍也》)由“知”、“好”到“樂”,境界不斷攀升,從知性認識階段,經(jīng)實踐理性而漸趨于審美的領域。世界已經(jīng)從一個主體認知的對象物,逐步演變?yōu)橹黧w組成的一個部分,直至

5、融入到主體生存在世的內(nèi)容中去。人類在“知”的階段,可以不需要情的參與,但到了“好”的時期,則絕不可能沒有情的介入,而處于最高境界的“樂”,則必定是融知性、情感、意志于一體的綜合體驗了。在儒學哲學里,情才是知、理、義、道的領導力量和決定因素。其實,即使中國人談論“知”,也絕不是西方意義上的“知”?!白覧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保ā墩撜Z?憲問》)這里的智、仁、勇既是理性,又是道德,又是感性,甚至還是藝術,根本不可能按照某一種特定的定義予以區(qū)分、劃界。中國的“知”經(jīng)常涵攝在情、意之中,一定沒有了西方之“知”的那種純粹性、絕對性與超越性。首先,“知”

6、的對象是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系統(tǒng)、邏輯構架?!胺t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論語?顏淵》)其次,學習的目的也不只是求知得理,而是達“仁”,即掌握做人的根木道理和重要原則。第三,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墩撜Z?里仁》)為什么只要達到“仁”之境界,放棄生命都沒有悔恨和遺憾?就是因為在儒學哲學,“仁”卻始終不離主體性情?!叭省辈煌凇爸?,也有別于“理”,它不是絕對的、純粹抽象的道德律令。一方面,仁中有智,女口:“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保ā墩撜Z?里仁》)另一方面,仁也不乏情,如:“仁者不憂”(《論

7、語?子罕》)。再一方面,“仁”更不同于純粹自然的木能宣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俏》)“樂,然后笑?!保ā墩撜Z?憲問》)仁存在于人的社會性與超越性之中,而絕不應該是一種動物性的自然??傊鍖W的“知”顯然已不是純粹理性的認識運動,也不是一種抽象的知識體系,而毋寧更趨向于本體性的“仁”?!叭省庇欣碛星?有知有欲,有意有樂,是包容一切的心理原真。它比知、德、情的包容更廣大寬泛,涵蓋著整個生存世界?!叭省钡幕緝?nèi)涵是“愛人”。并從“愛親”與“愛眾”兩方面確立了儒家全部道德理想和實踐??鬃诱f:“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保ā墩?/p>

8、語?學而》)“仁”從孝悌引發(fā),以孝悌為本,表明孔子立足于親親之情論仁??鬃舆€說: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