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應走進孩子的心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教育,應走進孩子的心靈昆山國際學校袁干斌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人,更具體地說,是人的心靈。而惟有心與心的交流、和諧乃至碰撞,才能產生一種精神的、真正撥動孩子心弦的共鳴。任何忽視孩子心靈的丟失,都意味著教育的偏離或失落。為此我們呼喚:教育,應走進孩子的心靈。一、走下圣壇——“不要太把老師當老師做”。我們曾厭惡甚至嘲笑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人“太把官當官做了”,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我們中的一些人是否也“太把老師當老師做了”呢?為了使我們更具有“威懾力”,我們用刻板或嚴厲“裝扮”著自己,人為地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劃開一道深深的鴻溝。然而,高高在上的“師者”們哪,你可知道,“偽裝”
2、或“面具”的穿戴只能是在心與心之間設置隔離的柵欄。我們迎來的或許只能是敬畏和疏遠,卻絕不會是尊重和仰慕。筆者曾不止一次地聽到一些頗有經驗的老師在傳授他們的“經驗”——“對學生,你不能有什么好臉色,你對他有一點客氣,他就能跳到你的頭上來……”哦,原來如此,是啊,怎么能讓學生跳到老師頭上來呢?那還成什么體統(tǒng)?這樣一來,今后我還有什么威信可言?于是,忌憚、防備及虛榮讓我們丟掉了我們本應有的真實的面目,而“緊繃的嘴角”、“冰冷的眼神”以及“生硬的語言”則成了我們在孩子心目中永難磨滅的印記。走下“圣壇”吧,走下來,我們才能被學生平視并平視我們的學生。一、付出真誠——
3、“教育,拒絕謊言”。加里寧曾說過:“教師一方面應當是學識很高的人,另一方面應當是無上誠實的人?!边@里的“誠實”主要就教師的個人品質而言,但我們完全可以賦予它更深的內涵:教育,拒絕謊言!是的,拒絕謊言,拒絕偽善帶來的陰霾,真誠的天空里將灑滿陽光。同樣無庸置疑的是,真誠的回應只能由真誠來喚起,激情的勃發(fā)只能靠激情來點燃?!斘覀冿柡钋椋瑒訂T學生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捐款時,我們是否也有一顆純凈的愛心;當我們情緒激昂,抨擊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時,我們是否依然安貧樂道,氣節(jié)永存;當我們面對學生,滔滔不絕地宣揚“道”的光芒之時,涌動的是否還真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
4、堅守和皈依?……真誠,是打開心扉的鑰匙,它有時甚至比才華更加重要。作為教師,我們有時也會因急躁而不分皂白,因誤會而錯怪好人……但當我們虛心地承認、誠懇地道歉,我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學生因我們的表現(xiàn)而對我們充滿了敬意。的確,孩子們是純真的,與知識和才干相比,他們更看重的是我們的坦率與“透明”。是我們的真誠,贏得了他們的心靈。二、學會寬容——“你不必完美”。生命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失球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天。因此,我們愛一個人,就不要對他作過高的要求,而更要緊的是學會寬容。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應有勇氣對他說:你不必完美!無數(shù)的事例都告訴我們——那些
5、最明理的人,幾乎永遠都是最寬容的人。是的,孩子是調皮、頑劣、反復無常,甚至不聽勸告的,但他們又絕不是搗亂、陰謀、不識好歹和屢教不改的。一位學生曾在他的作文中這樣寫道:我現(xiàn)在經常跟同學打鬧,給別人起外號,還常在別人背后搞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此時,我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自己——老油條。老實說,看到這樣的文字,我首先感覺到的不是因他幡然悔悟的欣喜,而是一種深深的自責。尤其是“老油條”三個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孩子在以我們成人的眼光評價并否定著自己,而失去的是人生中彌足珍貴的自尊。帶著愧疚,我在他的作文中寫道:孩子,你的自責,讓我看了心痛,但你要相信,生命不是一段只讓
6、我們用來捕捉錯誤的旅程,你不會因為你的過錯就成為一個不合格的人。四、敢于信任——“以偉人的風度待人”。人活在世上需要信任別人,猶如需要水、空氣和陽光。我們如果不能信任別人,也就無法實現(xiàn)與別人的心靈溝通。然而,忽略抑或不屑,使我們丟棄了對孩子們的信賴。我們不相信他們能說到做到,我們不相信他們能自我改正,我們甚至不相信他們也要求上進。于是,我們在“大權獨攬”中疲于奔命。隨之派生的是說教、檢查、監(jiān)督、窺視和審問,而惟獨沒有信任。心靈交融的缺乏,使我們只能將手中的“繩索”愈拉愈緊,而孩子的心靈卻與我們愈離愈遠,這難道不是我們?yōu)槿藥熣叩谋??有時因聽課等原因外出,最
7、不放心的是家里這一批“調皮鬼”,總在想最好不出什么事才好。離開時“這次就看你們的了”的話語仿佛還在耳邊,但鞭長莫及,心中仍是忐忑難安?;貋砗?,卻聽說全班的表現(xiàn)出奇的好,甚至好過老師在的往日。驚喜中沉思:這其實正是孩子們對你的信任的回報??!正如美國哲學家、詩人愛默生所說:“你信任別人,別人才會對你忠實;你以偉人的風度對待別人,別人才會對你表現(xiàn)出偉人的風度?!睂W會平等,展現(xiàn)真誠,懂得寬容,敢于信任,我們就能走進孩子的心靈。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彼且环N心有靈犀的默契,一種心融神契的會意,一種直剖心跡的坦誠……而對于這種“真教育”的不懈
8、追求,理應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