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衰老”的現代性指認--兼評 Lawrence Cohen 《No Aging in India》〔1〕.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總第485期·【社會觀察】論“衰老”的現代性指認——兼評LawrenceCohen(NoAginginIndia))?口馮錦錦(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上海200433)摘要:結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類學教授LawrenceCohen以印度為田野的民族志,分別闡述了國際與印度本土老年學知識建構中的權力關系,評析了家庭、國家內部“衰老”相關話語的淵源,并在此基礎上批判現代性多重規(guī)范來源的局勢建構和壓制了老年人的主體性和自我感,借以反思現代性導致異化的困局及其出路。關鍵詞:人類學;印度文化;衰老與異化;身體
2、與現代性[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547(2014)O1—0068—04當代人類學對現代性的批判由起初意在揭示技術發(fā)展知識。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3版(DSM—III一并未兌現個性解放的實情,不斷轉向后結構主義與后殖民R)中,阿茲海默表現為短期和長期記憶的缺失,并伴有抽主義傳統(tǒng)抨擊西方對非西方的經濟、制度及話語支配。兩象思維喪失、判斷力喪失、失語癥、失認癥、失用癥或人格個面向分別對應由啟蒙時代宣揚的自由主義與理性主義現轉變中的任意癥狀。[5同時阿茲海默的病因學至今仍在大
3、代觀和??鹿P下因彌散的監(jiān)管、紀律與標準而充斥著權力腦變態(tài)、基因和外部環(huán)境各說中徘徊不定。這種醫(yī)療現狀為關系的現代本質。近來,有學者敏銳指出以上兩種單一面區(qū)分正常衰老與病態(tài)衰老設置了巨大障礙。對于老年學界而向的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性認知已因文化多元現代性的現言,明確區(qū)分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夠因此作出對待老年人群的狀及相應學說的出現而式微;順后者語境,西方從現代性合理性選擇。20世紀早期,老年學奠基人紐約醫(yī)學家霸權位置脫離開來并與非西方在全球化過程中一樣面對著Nascher有感于老人遭受的疼痛癥以衰老之名遭到醫(yī)生漠視商品化
4、理性化與文化自主性或自我表達的沖突,[2]因而可而寫作的《老年學》,[6]試圖建立老齡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預判人類學對現代性的批判將日益注重呈現出兼具國際性與并總結出老齡的病態(tài)疾病類型。Cohen指出Nascher文本內的地域性的意義群集矛盾共生的歷史情形與后果。Cohen1998二分中,常態(tài)與病態(tài)的各征狀與過程出現雷同、甚至交織,年推出的民族志(NoAginginIndia)前瞻性地應和了因而二分是無效的。[1]這也預示了之后的老年學實踐會淪這種批判潮流。他把衰老(senility)視為現代性展演的一個落為醫(yī)療化與
5、非人化老齡偽病人的共謀而顛覆Nascher的初具體面向,表明了在有關歷史、政治、經濟、科學等各類衷。在沒有理解為何所有的老齡的大腦都會出現類似阿茲海知識建構、堆積與實踐的過程中,衰老主體喪失話語資格默病癥的斑塊與纏結或表現出健忘之前,以重視老年疾病為的能力。換言之,現代性的詭謬是過于繁雜的意義湮沒了主旨普及阿茲海默知識的運動卻已判定阿茲海默為疾病并通所指以致于產生異化。過人口學的統(tǒng)計數據證明年齡越長得病風險越高,通過會議、一、“衰老”的物質性及其知識建構文章、廣播和書籍等傳播方式強固了老齡與疾病并置的社會效仿Bu
6、tler之生物性別從話語和肉體上構成身體物質性觀念。除卻老年學固有的隱患,2O世紀80年代有學者解析此和重要性的理論主張,3]Cohen視嵌于時間中的身體為普及是強權有意識地通過醫(yī)療標簽、疾病分類和醫(yī)學權威,“衰老”最根本的物質性載體,并類比“癡呆”作“令衰老灌輸出接受疾病判斷的醫(yī)生、服務提供方和家庭,從而合法身體是有關系l要緊的”的主要質詢面向;又深諳大衛(wèi)將控制癡呆老年人造成他人(或經濟生產者)生活無序的程度,西方醫(yī)療史譽為“身體知識領域的權威”卻作用于割裂人與重建社會秩序(或社會產利最大化)的伎倆。_7][8
7、但身體的背景,[43首先重新反思了現代老年學(gerontology)Cohen提示當時西方社會恰興起老齡化重擔即將阻礙較發(fā)達中阿茲海默知識與建構“衰老”的互套關系。其沖動源于工業(yè)國家的話語,知識分子的判斷帶有順應反老齡歧視呼聲當下至少在美國,“阿茲海默”泛濫于隨年齡衰老的話語的政治主觀性?!恐?,極可能已招致人們認知中衰老由自然歸入病態(tài)的結構然而在印度,阿茲海默遠沒有受到如此多的關注,性轉變;而在印度,阿茲海默不過是一條關于衰老的多余Cohen將之歸因于殖民歷史造就的思考模式框定了他我分庭[收稿日期]2013—0
8、8—22[作者簡介]馮錦錦(1989一),女,浙江紹興人,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人類學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信仰?;滓灰灰???_????20141期圓【社會觀察】·總第485期·的套路。l7世紀末18世紀初的神經病理學認為動脈硬化造成不平等包含三個而向:(1)國際老年學界的邊緣與中心格軟化的大腦,是智力衰微的重要因素;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局。(2)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