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絕經后骨質疏松與失重性骨質疏松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比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絕經后骨質疏松與失重性骨質疏松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比較 1病機辨析 1.1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中醫(yī)病機辨析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單位體積骨量減少、易骨折的代謝性骨病,多發(fā)于絕經2年以上、70歲以下的婦女。根據臨床癥狀可將其歸屬于中醫(yī)學的“骨痿”、“腰痛”、“骨痹”、“骨折”、“絕經前后諸癥”、“虛勞”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腎虛為該病形成之根本。腎乃先天之本,《醫(yī)學精義》中提到,“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髓足則骨強”。而“女子七七,天癸竭”,即絕經后,腎氣日衰,元氣虛少,導
2、致各個臟器功能失調,經氣不利,水谷精微得不到充分吸允,惡性循壞,進一步加重腎精的流失,人體加速進入衰老階段,直至骨痛齒脫,筋骨失養(yǎng)而枯。正如《內經·素問》中所提到的“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fā)鬢白,身體重,行動不正,而無子”。通過臨床觀察,也佐證了腎、骨間的緊密聯(lián)系。如魏氏等[1]通過研究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fā)病與年齡、產次、絕經年齡年限等的相關性,比較非腎虛證組與腎虛證組PMOP發(fā)病率,證明了腎虛證與絕經后骨質疏松具有密切關系。現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腎虛與機體的衰老包括骨衰老的發(fā)生關系密切,認為腎虛衰老的實
3、質可能是機體以大腦-下丘腦-垂體-靶腺為軸心的多系統(tǒng)、多器官、多組織,以至細胞分子水平的特異功能減退狀態(tài)。脾虛為該病形成之誘因。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骨之生長發(fā)育必然受到脾臟影響。脾胃虛弱則化源不振,四肢百骸無以充養(yǎng)?!鹅`樞·本神》有云:“脾氣虛則四肢不用?!比麸嬍呈д{,久病臥床,四肢少動,經脈失和而脾氣受損,運化無力,氣血乏源無以化精生髓,則會發(fā)為骨痿或其他并發(fā)癥。絕經后婦女脾胃運化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弱,素體脾胃虛弱,中氣受損,則受納、運化、輸布功能失常。脾主肌肉,脾氣不足無以運化,則肢體失養(yǎng),形體消瘦,肌肉痿弱不用,肉痿而髓空,骨失充養(yǎng)致骨痿。同時,脾之健
4、運,化生精微,須借助于腎陽的溫煦,故有“脾陽根于腎陽”之說。腎中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yǎng),方不斷成熟和充盈。脾虛日久,氣血陰陽俱虛而易致腎虛,腎氣虛則脾氣不升,腎陽虛衰而難以溫煦脾陽,必致運化失常。兩者一為先天之本,一為后天之本,若二者不能相濟,則易脾腎兩虛。肝失疏泄為該病形成之關鍵。中醫(yī)認為,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可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流,肝失疏泄對絕經后骨質疏松有著重要的意義。中醫(yī)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說,從排卵、月經、妊娠到哺乳都與肝主疏泄緊密相關。肝失疏泄,不僅影響情志和脾胃,還會引起月經紊亂甚至閉經或絕經期提前。而肝腎同源,肝腎陰陽之間關
5、系密切,息息相通,相互制約。腎陰不足可致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而導致肝陽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陰不足,可致腎陰虧虛,而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腎陰,造成腎陰不足的病理變化。因此,肝失條達引起腎精虧虛,骨髓失養(yǎng),骨質脆弱,易發(fā)骨折。很多研究也表明,肝郁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而養(yǎng)血調肝對該病的治療有幫助[2]?!夺t(yī)林改錯》有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絕經后婦女腎氣日衰而元氣虛少,無力鼓動血脈而致脈絡瘀滯不通。正如清代醫(yī)家王清任所說:“元氣既虛,必不能布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脾統(tǒng)血,《景岳全書》曰:“蓋脾統(tǒng)血,脾氣虛則不能收
6、攝;脾化血,脾氣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逼⒉粩z血,妄行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則形成瘀血。氣虛而血瘀,瘀血則阻絡,筋骨失養(yǎng),四肢無力,經脈不通,不通則痛。疼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癥狀,也是瘀血阻絡的主要表現之一。在病理研究上,眭氏等[3]對6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血瘀”臨床表現綜合評分,與30例健康婦女進行對照研究時發(fā)現,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血瘀”臨床表現綜合評分、甲襞微循環(huán)評分、血液流變學的ll項指標均較健康婦女高,認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存在著“血瘀”的客觀性病理變化?!把觥笔且鸾^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機之一?! ?.2長期失重骨質疏
7、松癥的中醫(yī)病機辨析長期失重導致的骨質疏松屬于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的一種,在航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它已成為突出的阻礙力量。失重使骨骼處于無負荷、無應力刺激狀態(tài),失重性骨丟失是一種局部機理起主導作用并受多層次調節(jié)的復雜變化過程,是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基本原因。航天飛行的骨質丟失并非在所有骨骼上表現均一,而是集中表現在承重骨,骨骼的反映表現出較明顯的對太空環(huán)境的生理性適應[4]。主要原因為無重力負荷狀態(tài)使骨正常代謝失調,同時受到肌肉收縮力刺激減弱、流體靜壓消失、血液頭向分布、血流變化導致骨供血不足等影響,而導致骨質進行性丟失、骨折和異位鈣化。非承重骨雖不及承重骨明顯,但也有所反
8、應。提示除局部應激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