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溪黃草研究進展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溪黃草研究進展論文.freel.exD.Don)Hara.[2,3]。陳建南等[4]對廣東省溪黃草藥材進行原植物調(diào)查和商品鑒定,認為商品藥材中的主流商品應(yīng)為狹基線紋香茶菜R.lophanthoidesvar.gerardianus和溪黃草R.serra。其實,線紋香茶菜和溪黃草的葉形、黃汁特征以及味道等有明顯差異,文獻[2,5]已作了比較鑒別,可以區(qū)分?!稄V西藥材標準》現(xiàn)已將兩者分別列出(溪黃草的來源為線紋香茶菜,藍花柴胡的來源為溪黃草)。肖樹雄等人將線紋香茶菜、溪黃草與內(nèi)折香茶菜,溪黃草與香茶菜和三姐妹(三味香
2、茶萊)進行了生藥學鑒別[2,6]。馮毓秀等[7]利用電子顯微鏡對12種香茶菜屬植物的葉表面進行掃描和鑒別研究,為這幾種植物提供了另一種鑒別途徑。最近,賴小平等[8]對溪黃草、線紋香茶菜、狹基線紋香茶菜和細花線紋香茶菜等4種植物成熟葉片表皮結(jié)構(gòu)進行電鏡掃描;陳林嬌等[9]應(yīng)用隨機引物擴增多態(tài)DNA(RAPD)技術(shù)對溪黃草類植物進行鑒定研究,認為這對藥材的地道性研究有意義;曾元兒等[10]運用感應(yīng)耦合血漿原子發(fā)射光譜法(ICP-AES)測定了香茶菜屬4種植物(含變種)共8個樣品中的14種無機元素的含量,應(yīng)用模糊聚類分
3、析進行分類,判斷準確率為100%。2植物化學和分析對香茶菜屬植物頗有研究的學者程培元[11]曾綜述了國內(nèi)外植物品種41種,共發(fā)現(xiàn)了二萜化合物160余個,并探討了本屬植物的發(fā)展前景。王兆全等[12]從線紋香茶菜的干葉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出β-谷甾醇、齊墩果酸、α-,α-二羥基烏蘇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線紋香茶菜酸(lophanthoidesacid)等5種單體,而后一個在香茶菜屬中系首次發(fā)現(xiàn)。我們在制訂標準時據(jù)此擬出TLC鑒別反應(yīng)。李廣義等[13]從溪黃草R.serra中分離出并鑒定為isodocarpin、n
4、odosin、lasiodin和oridonin等4種二萜化合物,后兩者經(jīng)體外抗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吳茲武[14]分離并鑒定出溪黃草甲素(rabdoserriaA)和1,14-二羥基-7,20;19,20二橋氧基-(1α,4α,7α,14β,20β)貝殼杉烯-15-酮。金人玲等[15]分離并鑒定出溪黃草乙素,前者具抗癌活性。趙清治等[16]還在溪黃草中分離出一個黃酮類化合物并鑒定為5-羥基-4-甲氧基黃酮-7-葡萄糖苷。對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香茶菜屬近300種二萜化合物,郭躍偉等人對其性質(zhì)進行了研究
5、,歸納出光譜特征[17]和化學特征[18]。分析方面,胡俊宏[19]等對顯脈香茶菜、內(nèi)折香茶菜、溪黃草和毛葉香茶萊等5種香茶菜屬植物采用HPLC進行鑒定,由于各種植物所含的二萜成分結(jié)構(gòu)不同而圖譜也相異,同一品種植物雖產(chǎn)地不同但圖譜仍一致,故具有鑒別意義。阮德嬌等[20]對香茶菜屬植物中的冬凌草甲素等8種二萜化合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法對香茶菜植物的有效成分及其二萜化合物的系統(tǒng)研究提供了前導性篩選手段。3藥理學與臨床研究近期對香茶菜屬中二萜類和黃酮類化合物有許多藥理研究報道,而以前者為多,如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6、[21,22]、抗腫瘤作用[23]、護肝作用[24]、對平滑?。?5,26]和心血管[27]作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盧長安等[28]作了山地香茶菜提取物對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實驗研究,表明它對HIV-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于溪黃草能否按照此思路進一步做一些藥理研究,至今見諸報道的很少。廖雪芬等[29]用線紋香茶菜、狹基線紋香茶菜、溪黃草的水提取物作了一些藥理實驗,結(jié)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反應(yīng),降低CCl4引起小鼠肝損傷后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SGPT)升高的作用,而狹基線紋香茶菜和溪黃草的提取
7、物能對抗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管通透性作用,說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臨床上,線紋香茶菜因清熱利濕褪黃等功效,故廣泛作為消炎利膽片、復方膽通片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近期有報道用溪黃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00例[30],用溪黃草與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等制成制劑治療乙肝68例(有效率84%)[31],用溪黃草與其他藥制成“炎瘤寧栓劑”等[32]。4小結(jié)綜上所述,溪黃草來源為香茶菜屬植物線紋香茶菜,今后應(yīng)在分清與其他同屬植物區(qū)別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現(xiàn)代分析技術(shù),加強對其化學成分的研究,重點是二萜類和黃酮類。而藥理學方面應(yīng)參
8、考同屬其他品種的研究,著重在消炎、護肝及抗腫瘤方面,以其開發(fā)出更確切有效的醫(yī)藥產(chǎn)品。參考文獻1,陳林姣,李植華,賴小平,等.中藥材,1996,19(4):1692,肖樹雄,楊啟存,呂,紅.中藥材,1993,16(6):24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南寧:廣西科技出版社,1996:2794,陳健南,賴小平,劉,念.中藥材,1996,19(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