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ID:10678519

大?。?9.50 KB

頁數(shù):7頁

時間:2018-07-07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_第1頁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_第2頁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_第3頁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_第4頁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_第5頁
資源描述:

《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試論宋代史家的憂患意識論文關鍵詞:宋代 史家 憂患意識 儒家文化  論文摘要:憂患意識是中國知識階層的一種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意識。這種意識既是對歷史的沉思,更是對現(xiàn)實的感受,它主要表現(xiàn)為知識階層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和前途的關注。具體到史家身上,憂患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對于朝代、國家的興亡盛衰的關注,以及對于社會治亂安穩(wěn)、民生生存的終極關懷。兩宋重用文士的國策和內憂外患的國勢,大大強化了士大夫和史家自任以天下之重的憂患意識,使其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前所未有的張揚?!  皯n患”

2、作為一種思想意識,是指人們面臨自然、社會與人生所遭遇的患難而產(chǎn)生的憂慮與思索。它既是一種亢奮、悲憫的心理情緒,更是一種執(zhí)著追求的價值選擇,其發(fā)展的極致就是關心國家前途、關注民族命運以及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感。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人類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作為人們直面自然、社會、人生的經(jīng)驗而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梢哉f,沒有憂患,就沒有危機感,就沒有追求,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中華民族之所以具有生生不息的強勁生命力,就在于其憂患意識源遠流長。它從古到今連綿不

3、斷,逐漸積淀到民族心理的深層,演化為中國文化的一種普遍品格,成為中國人民,特別是其中知識階層的一種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意識。這種優(yōu)患意識既是對歷史的沉思,更是對現(xiàn)實的感受,它主要表現(xiàn)為人們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和前途的關注。具體到史家身上,這種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對于朝代、國家的興亡盛衰的關注,以及對于社會治亂安穩(wěn)、民生生存的終極關懷。之所以有這種反映,是同史家的本質與功能密切相關的。一、史家的憂患意識傳統(tǒng)中國古代史家歷來就有一種憂患意識。孟子評論孔子作《春秋》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拭其君者有之,子軾其父

4、者有之??鬃討郑鳌洞呵铩??!贝ㄟ@就反映了孔子作《春秋》時的一種憂患意識??鬃拥膽n患主要是對現(xiàn)實政治的憂患,用他的話說就是“天下無道”,于是他提出了“禮治”的治理方案;還有一個憂患,就是對禮崩樂壞、文明危機的優(yōu)患,對此,孔子的立場很明確:“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笨梢姡鬃幼鳌洞呵铩肪褪菐е鴱娏业膽n患意識,帶著為社會、為政治服務的目的而對過往歷史進行評論褒貶的。毫無疑問,這是孔子優(yōu)患意識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最大價值。  司馬遷父子撰述《史記》的最初動機,是出于對史職的忠誠和執(zhí)著。這就是司馬談對司馬

5、遷說的一番話:“今漢興,海內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司馬談之所懼,是“廢天下之史文”的問題。他懷著強烈的優(yōu)患意識,抱著搶救天下史文的崇高目的,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未竟事業(yè),撰寫《史記》,以繼承前輩史家的傳統(tǒng)和偉業(yè),把春秋戰(zhàn)國諸侯相兼和漢興以來的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的光榮業(yè)績載于史冊,使其流芳千古。然而,當司馬遷進人到具體的撰述之中的時候,他的思想已經(jīng)不只是集中在“史文”問題上了,已經(jīng)不只是對“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進行贊揚和稱頌了,他對漢武

6、帝統(tǒng)治下的社會前途表現(xiàn)出了深深的憂慮,他對“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爭于奢侈,室廬輿服偕于上,無限度”的社會時尚表現(xiàn)出了隱隱的不安。于是,他的嚴肅的史學家的使命感使其批判之筆無所不指,即使是漢武帝本人也不能幸免,顯示了作者關心國家前途強烈而深沉的憂患意識。尤其可貴的是,作者的這種優(yōu)患意識是在漢武帝統(tǒng)治的極盛時期萌發(fā)的,更折射出作者對國家對民族高度的責任感!不僅如此,司馬遷所以能夠歷盡艱辛、忍辱負重、克服精神與肉體的巨大折磨,最終完成不朽巨著《史記》,也是從前輩史家的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用他的原話說:“所以

7、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彼f:“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夔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殯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顯然,正是司馬遷身上沉重的人生憂患意識、社會憂患意識和文化憂患意識最終促使其完成了自己的“草創(chuàng)”之作,而這也正是中國傳統(tǒng)史家的優(yōu)良

8、品質!司馬遷處在西漢由鼎盛開始走向衰落的時期,他對歷史的遠見卓識和敏銳眼光使他看到了這一變化,故而發(fā)出了“物盛而衰,固其變也”的感嘆。唐代史家吳兢也有大致相仿的經(jīng)歷。吳兢生活在唐代武則天至唐玄宗時期,他經(jīng)歷了唐代的盛世年華“開元盛世”,同時也敏感地覺察到唐玄宗開元后期滋生起來的政治上的頹勢。于是,他寫出了著名的《貞觀政要》一書。吳兢認為,此書“人倫之紀備矣,軍國之政存焉”,其義在于“懲勸”。吳兢對于此書在政治上的作用非常有信心。他說:“庶乎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