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勾股定理同步練習(北師大版八年級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基礎(chǔ)知識第五講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對斜邊c的平方,即a+b=c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勾股數(shù):為更好的解決直角三角形相關(guān)問題,我們應牢記一些常用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長,通常叫做夠股數(shù)。例如:3,4,5(3k,4k,5k也為勾股數(shù),k為正整數(shù),如6,8,10;9,12,15)5.,12,13;7,24,25;8,15,17;9,40,41等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a+b=c,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揭示
2、了三角形邊角之間的互化關(guān)系:若a+b=c,則△ABC是以∠C=90°的直角三角形若△ABC是以∠C=90°的直角三角形,則△ABC三邊之間有如下關(guān)系:a+b=c4、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1)兩銳角互余(2)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3)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4)勾股定理易錯題1、在△ABC中,∠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a+b)(a-b)=c,則()A.∠A為直角B.∠C為直角C.∠B為直角D.不是直角三角形分析:因為常見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時,一半將直角標注為∠C,因而有同學就習慣性的認為∠C就一定表示直角,加之對本題所給條件的分析不縝密,導致錯
3、誤。該題中的條件應轉(zhuǎn)化為a-b=c,即a=b+c,應根據(jù)這一公式進行判斷(A)2、下列各組數(shù)據(jù)中的三個數(shù),可作為三邊長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3,4,5C.,,D.,,分析:概念不明確,混淆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未能徹底區(qū)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判斷直角三角形時,應將所給數(shù)據(jù)進行平方看是否滿足a+b=c的形式,因為()+()+(),故選C3、在Rt△ABC中,∠A=90°,a=15,b=12,則第三邊c的長為()A.3B.9C.3或9D.以上都不是分析:分析清楚哪個為斜邊,哪些是直角邊。實際上,∠A=90°,它所對的邊是斜邊,即斜邊應為a,而不是c,故選B4、已
4、知△ABC中,AB=20,AC=15,BC邊上的高為12,求△ABC的面積分析:在一些球值問題中,有些題目沒有給出圖形,當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不唯一時,要注意分情況討論,避免漏解。學生習慣了在三角形內(nèi)作高,往往忽視了高在三角形外的情況。解:設(shè)AD是BC邊上的高ABDC由勾股定理得BD=AB-AD=256,CD=AC-AD=81∴BD=16,CD=9(1)若∠C為銳角,如圖所示,則BC=BD+CD=25ABCD∴S=BC·AD=150(2)若∠C為鈍角,如圖所示,則BC=BD-CD=7∴S=BC·AD=42即△ABC得面積為150或42例題解析應用勾股定理簡單計算【例1】如圖,
5、∠BAC=90°,∠DBC=90°,AB=3,AC=4,BD=12,則CD=分析:∵∠BAC=90°,AB=3,AC=4∴BC=AB+AC=5∵∠DBC=90°,【例2】(2007泰安中考)如圖,一游人有山腳A沿坡角為30°的山坡AB行走600m,到達一個景點B,再由B沿山坡BC行走200m到達山頂C,若在山頂C處觀測到景點B的俯角為45°,則山高CD等于(結(jié)果用根號表示)分析:如左圖所示,過點B作BE⊥AD,BF⊥CD.∵AB=600m,∠A=30°,∴DF=BE=AB=300m評注:由題意畫出圖形,并作出常用輔助線(垂線)是解題關(guān)鍵,是中考中的必考點。【例3】(07蕪湖
6、中考)如圖,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為10cm,正方形A的邊長為6cm,B的邊長為5cm,C的邊長為5cm,則正方形D的邊長為()A.cmB.4cmC.D.3cm分析:設(shè)正方形D的邊長為x。則與正方形A、B相鄰的正方形邊長為;與正方形C、D相鄰的正方形邊長為∴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為x=cm評注:直接應用勾股定理,并運用多次試中考的易考點,此類型的題難度不大,但很有代表性【例1】(07云南中考)小華將一條直角邊長為1的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紙片(如圖1),沿它的對稱軸折疊1次后得到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2),再將圖2的等腰直角三角
7、形沿它的對稱軸折疊后得到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3),則圖3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條腰長為;同上操作,若小華連續(xù)將圖一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疊n次后所得到的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n+1)的一條腰長為分析:圖1的等腰三角形,腰長為1,斜邊長為圖2中,第1次折疊后,腰長為圖3中,第2次折疊后,腰長為×==圖4中,第3次折疊后,腰長為×=依此類推,……圖n+1中,第n次折疊后,腰長為×=評注:次題為規(guī)律探索性題,與例2類似,但好似難度要大,是中考中較典型的題目【例1】(07安徽中考)如圖,DE分別是△ABC的邊BC和AB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