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六祖壇經(jīng)(節(jié)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六祖壇經(jīng)(節(jié)選)一、教學(xué)要求1.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這則的佛教頓悟傳奇的大體內(nèi)容,體會其中所蘊涵的哲理與智慧。2.引導(dǎo)學(xué)生掌握這則傳奇故事在情節(jié)安排和人物刻畫方面的特色。二、學(xué)習(xí)要點1.了解慧能在《六祖壇經(jīng)》中所體現(xiàn)的禪宗思想。2.掌握《六祖壇經(jīng)》大體文意,并能悟出其中的一些哲理。3.體會《六祖壇經(jīng)》中作者所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三、作者生平慧能(638—713),中國唐代僧人,禪宗第六代祖師,又稱“六祖慧能”。他是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原籍范陽(今北京西南),幼年喪父,后靠賣柴養(yǎng)母度日。傳說因聽誦《金剛經(jīng)》,于是投入禪宗五祖弘忍的門下,弘忍為傳衣缽和禪法,召集所有的弟子,讓其作偈。上座神秀寫道:“身是菩提樹,
2、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被勰芤沧屢粫懽值娜藥兔Γ趬Ρ谏蠈懙溃骸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靜,何處有塵埃?!薄吧硎瞧刑針洌臑槊麋R臺。明鏡本清靜,何處染塵埃。”這兩偈五祖很欣賞,于是密授衣缽和禪法。因為害怕其他的人爭奪衣缽和禪法,慧能潛回嶺南。676年在南海法性寺慧能遇到了印宗法師,才得以落發(fā)。第二年,回韶州曹溪寶林寺弘法。慧能以前的禪法強調(diào)“漸悟”,慧能則主張“頓悟”,主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開悟方法,主張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修養(yǎng)境界。他的弟子共四十余人,其中弟子法海將其說整理成書,名《六祖壇經(jīng)》。后來,武則天和唐中宗召慧能入京,均婉言謝絕,逝后唐憲宗追謚其為“大鑒禪
3、師”。一些士大夫很欣賞慧能和他所倡導(dǎo)的禪宗思想,王維、劉禹錫、柳宗元等都為其撰寫碑銘。慧能的思想是佛教進一步的中國化,對中國的思想、文化、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四、作家作品中國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稱《壇經(jīng)》。禪宗六祖慧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jīng)錄。現(xiàn)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jīng)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jīng)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jīng)》十一種。其中關(guān)于《六組壇經(jīng)》的版本大致可分五種類型:第一類為敦煌手抄本。不分品目,題目是“《南宗頓教最
4、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秹?jīng)》的結(jié)尾題目是“《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經(jīng)法》一卷”。一般將此本認為是最古老的版本。后來人們稱此本為敦粕本。第二類為惠昕本(興圣寺本)。書前有惠昕序,是根據(jù)繁本《壇經(jīng)》刪定而成。后傳入日本,又有金山天寧寺本及大乘寺本,題目為《韶州曹溪山六祖大師壇經(jīng)》,卷數(shù)品門都是一樣的,文字稍微有所不同,書前無惠昕序,但是有北宋政和六年(1116)比丘存中的序文。第三類為高麗傳本。題目為《六祖法寶壇經(jīng)》,有人疑是德異刊本(1290),元延祐三年(1316)、明萬歷二年(1574)重新刊印,光緒九年(1883)再次刊
5、印?!秹?jīng)》的前面有德異《略序》,記述六祖身世,正文分十品。明朝正統(tǒng)本及曹溪原本,題目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正文前面有《略序》、各品題名都和高麗傳本相同。第四類是流通本。題目是《六祖法寶壇經(jīng)》,前面有德異序,《略序》改為《六祖大師緣起外紀》,也分了十個品目,后來略有改動。與此本體例相同的版本還有真樸重梓本(前有明成化七年御制序、宋郎簡序、重刻凡例、六祖大師緣起外紀,題目下有“賜紫當山主法第三十七世孫真樸重梓”)和金陵刻經(jīng)處本(1929年刻)等。第五類是明南藏本。前面有宋契嵩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贊》。題目下有“風(fēng)幡報恩光孝禪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寶編;僧錄司右闡教兼鐘山靈谷禪寺住持凈戒重校”。不分
6、品、卷。萬歷四十八趙琦美所刻房山石經(jīng)本與此版本的體例相同,但題下重新校對的人改為“明周至住山比丘圓載、西吳學(xué)人真程同?!薄???《六組壇經(jīng)》內(nèi)容里記載慧能一生得到禪法傳播禪宗的事跡和啟迪眾弟子的的言論,內(nèi)容豐富,文字簡潔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jù)。由于此書輾轉(zhuǎn)傳抄,因而版本比較多,體例不盡相同,內(nèi)容詳略也不同。其中,流通較廣的金陵刻經(jīng)處本,其品目為自序、般若、決疑、定慧、妙行、懺悔、機緣、頓漸、護法、付囑等十品。其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即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和“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一思想與
7、《涅槃經(jīng)》“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說法師一致的。他教導(dǎo)弟子修禪的實踐方法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還主張“頓悟”,認為“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萬法盡在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壇經(jīng)》的思想對禪宗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中國佛教教著作尊稱為“經(jīng)”的,也只有這一部。???《六祖壇經(jīng)》的研究概況,一般《壇經(jīng)》被公認為是慧能說法、法海集記。20世紀初,在敦煌文獻中發(fā)現(xiàn)了慧能的《壇經(jīng)》及其弟子神會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