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國武術的雛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二章中國武術的雛形一、黃帝用干戈二、蚩尤作“五兵”三、夏后練“九伐”四、周代射禮與田獵、武舞五、徒手搏斗技能的發(fā)展六、三代時進入青銅器時代,出現(xiàn)了銅制武器七、《周易》其書及對后世武術的影響八、這一時期的特點返回繼續(xù)退出一、黃帝用干戈干是作戰(zhàn)時防御的盾牌,戈是進攻的武器,干戈是兵器的總稱,是古代戰(zhàn)爭的象征,習用干戈,即是訓練部落成員的軍事技能,以應付戰(zhàn)爭。《史記》:“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薄对浇^書》也載:“黃帝之時,以玉為兵?!毕乱徽鹿?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
2、二、蚩尤作“五兵”1、《呂氏春秋》:“蚩尤之時,民固剝林木作戰(zhàn)矣?!?、《山海經(jīng)》:“蚩尤作兵伐黃帝。”3、《世本》:“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毕乱徽鹿?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三、夏后練“九伐”1、《禮記》:“一擊一刺為一伐”2、夏王朝的武術活動從二個方面得到發(fā)展。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1、《禮記》:“一擊一刺為一伐”《山海經(jīng)》:“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伐。”周武伐紂時,“擊刺之法”配上音樂,稱為“舞象”。隨后,又以滅商時的戰(zhàn)爭場面為題材,編了一種“大武舞”。歌頌周武王的戰(zhàn)功。(《封神
3、榜》)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2、夏王朝的武術活動從二個方面得到發(fā)展。1、軍隊的武術活動;2、以教武術為主要內容的學校教育。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四、周代射禮與田獵、武舞(武術訓練的重要手段)1、射禮的含義2、射禮的分類3、商周之時,田獵、武舞成為武術訓練的重要手段4、周代“六藝”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1、射禮的含義所謂“射禮”,就是把射箭當作一種禮。“禮”是人的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一些規(guī)矩、法則。在周代人們崇尚射禮,來源于上古氏族社會的軍事教育。射,指射箭技術的訓練。射是征服野獸,抵御
4、外敵的重要手段。商代對內鎮(zhèn)壓奴隸,對外征伐掠奪,擁有龐大的軍隊,射、御等軍體教育,在學校中占有重要地位。至周代,統(tǒng)治者重視武力建設,射術為選士標準之一。在尊禮思想指導下,周人創(chuàng)制了射禮。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2、射禮的分類大射:是天子、諸侯舉行盛大祭祀之前所舉行的射禮。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互相朝拜時舉行的射禮。燕射:是天子、諸侯待宴會時的射禮。其用意是歡聚、共商以示團結。鄉(xiāng)射:為鄉(xiāng)大夫舉行欽酒時舉行的射禮。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3、商周之時,田獵、武舞成為武術訓練的重要手段商周利用“武舞”
5、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這個時期的武舞,固然有表達思想情感及娛樂性,但同時也有著習武健身的實用性,而武舞的動作組合與武術套路更有許多一致性?!堆莹B樂論》就著重指出:手執(zhí)干戚的武舞,僅能習武健身,而且還可用于征戰(zhàn)。這充分肯定了武舞具有武術的實戰(zhàn)性。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4、周代“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西周國學的教育包括:德、行、藝、儀,具體的課目是禮、樂、射、御、書、數(shù)。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禮"禮"是奴隸社會的行為法則、規(guī)范、儀式的總稱,是嚴格遵守奴隸社會的等級、名分、上下、尊卑和禮節(jié)的教
6、育。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樂樂“是音樂、詩歌、舞蹈等?!拔琛蔽?,屬于樂的教育,學生十三歲舞勺,十五歲舞象,二十歲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稱。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旄等輕物的舞蹈,運動量較小。象、大夏、大武等是武舞,是手持盾、劍等武器,作擊刺等動作、象征作戰(zhàn)情節(jié)的舞蹈,運動量較大。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射“射”是射箭的技能。當時的射箭,教授五種技術,稱為"五射":(1)"白矢"--"白鏃至指也",拉弓時要使箭頭碰持弓的手指。(2)"參連"--"先發(fā)一矢。三矢夾于三指間,相繼拾發(fā),不至斷絕",
7、這是持箭連射的方法,當時射箭比賽是每人射四箭。(3)"剡注"--"謂矢頭剡處直前注于侯(靶),不從高而下",是瞄準的方法。(4)"襄尺"--"謂平其肘,使肘上可置杯水",是拉弓的姿勢,拉弓的臂要保持水平。(5)"井儀"--"開弓滿似井形也",弓要拉滿呈圓形,是力量的訓練。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御“御”是駕駛戰(zhàn)車的技能。御的訓練也包括五種技術,稱為"五御":(1)"鳴和鸞"--和、鸞是鈴的名稱,和鈴系于車的軾上,鸞鈴系于車的衡上,車行時要使和鸞二鈴音響和諧。(2)"逐秋水"--隨水勢的屈曲而行,不墮于水中。(
8、3)"過君表"--御車向轅門直入,中而不偏。(4)"舞交衢"--行駛在十字路口時,車旋轉合于舞蹈節(jié)奏。(5)"逐禽左"--打獵時,使車的左側向著禽獸。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五、徒手搏斗技能的發(fā)展1、“拳”字的出現(xiàn)2、較技形式的出現(xiàn)下一章節(ji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首頁退出1、“拳”字的出現(xiàn)“無拳無勇,職為亂階”——在我國歷史典籍里,最早出現(xiàn)“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