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國旅游宣傳資料中文化圖式的翻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中國旅游宣傳資料中文化圖式的翻譯 [摘要]在翻譯中國旅游宣傳資料時,材料中的文化圖式經(jīng)常給譯者帶來很大的困擾。本文從圖式理論的角度,試圖分析翻譯文化圖式時常見的問題,并討論相應(yīng)情況下的應(yīng)對策略?! —ぃ坳P(guān)鍵詞]中國旅游宣傳資料;圖式理論;文化圖式 Abstract:CulturalSchemataoftenposesgreatdifficultyinthetranslationofChinesetouristpublicitymaterials.FromtheperspectiveofSchemaTheory,thisessaytriestoanalyzethep
2、roblemstranslatorsoftenencounterintranslatingculturalschemaandtodiscussthestrategiesmonlyusedincopingaterial;schematheory;culturalschema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中國這一神秘的東方古國,以其如畫的山水風(fēng)景,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為了更好地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漢語旅游資料被翻譯為英文。但是,許多旅游景點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深厚,它們所負載的許多歷史文化對于外國游客來說是完全陌生的,這就
3、給翻譯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本文將用圖式理論分析翻譯漢語旅游資料中的文化圖式時的常見問題,探討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 一、圖式理論與翻譯 圖式理論最早是由著名哲學(xué)家康德(ImmanuelKant)于1781年提出??档聦D式描述為“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1]252。1932年,英國心理學(xué)家巴特利特(F.C.Bartlett)首次在其著作《記憶》(Remembering)中使用了圖式這一術(shù)語,指出圖式是“過去反應(yīng)或過去經(jīng)驗的積極組織”[2]201。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語言學(xué)家和心理學(xué)家如Minsky(1975),Rumelhart(1980),Car
4、rel和Eisterhold(1988),Eysenck和Keane(1990)等,運用圖式理論分析和解釋外語學(xué)習(xí)和閱讀過程中的心理過程,形成了現(xiàn)代的圖式理論[3]64。現(xiàn)代圖式理論認為圖式是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的表征和貯存方式,由被稱為“變量(variable)”或“槽道(slot)”的不同部分組成。它認為語篇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義,而僅僅是給聽者、讀者提供如何建構(gòu)意圖的方向。當(dāng)讀者碰到某個刺激時,相關(guān)圖式的“槽道”被填充,圖式被“例示”(instantiated),讀者才對圖像形成相應(yīng)的理解[4]31-32。圖式分為語言圖式、形式圖式和內(nèi)容圖式。本文將討
5、論的內(nèi)容圖式指的是“文章中內(nèi)容部分的背景知識”[5]79,對于文章的理解十分重要。它包含了某一話題內(nèi)通常會發(fā)生的事情的概念性知識和信息。例如:當(dāng)中國讀者讀到“中國新年”時,會很自然地想到家庭團聚、團年飯、年畫、對聯(lián)、鞭炮、利市等等。內(nèi)容圖式可以幫助讀者通過預(yù)測,信息選擇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圖式與文化緊密聯(lián)系,因此,又常被稱為“文化圖式”。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的任務(wù)就是將原文中的信息以譯文形式表達出來,使譯文能在讀者頭腦中激活相應(yīng)的圖式,幫助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相同或類似的理解。有學(xué)者就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將翻譯理解為‘圖式翻譯’”[6]50。文化圖式是
6、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問題,需要小心處理。而旅游材料可以說是文化信息極為集中的地方,在翻譯過程中如果不加處理地翻譯,其中的一些文化信息就有可能因為無法激活譯文讀者的相應(yīng)圖式,給理解帶來困難甚至是失敗?! —オザ⒙糜畏g中的文化圖式空白和差異 (一)文化圖式空白(culturalschemadefault)由于地理、歷史和文化上的原因,一些對于某一文明十分熟悉的概念可能在另一文明完全不存在且沒有相應(yīng)的表達。譯文讀者“沒有一個恰當(dāng)?shù)膱D式,也沒有辦法馬上建立一個圖式”[4]41,造成圖式空白。比如,在欣賞中國的文化古跡時,外國游客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大量的歷史
7、人名。這些名字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十分熟悉的,但對于游客來說去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以下這句話選自浙江蘭溪濟公紀念館對濟公的介紹:例1:濟公劫富濟貧,深受窮苦人民愛戴[7]。濟公在中國是家喻戶曉,他的形象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也已扎根。當(dāng)中國讀者看到“濟公”這一個詞時,他們頭腦中的濟公圖式就會被激活——隨意的衣著,有些瘋癲的言語,與眾不同的行為,對為富不仁者的憎惡,對窮人的關(guān)心等等。但是,西方的讀者根本不知道“濟公”為何許人。如果這個句子直接譯為“Jigong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andedb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