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翻譯的過程解析譯者的主體性》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從翻譯的過程解析譯者的主體性【】譯者在翻譯中的地位一直是譯學(xué)界爭論的話題。從翻譯的過程—理解和表達而言,譯者作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發(fā)出者需要運用其語言圖式和文化圖式知識解碼原語文本和編碼譯語文本,因而在翻譯過程中起著積極主導(dǎo)的作用?! ∫浴 ≡谠Z中心論思想指導(dǎo)下,翻譯研究傾向于將原語文本視為檢驗翻譯成功與否的絕對標準,強調(diào)譯文即是原語文本在目的語中消影遁形的再現(xiàn),如神似說、化境說等。譯者的任務(wù)就是對原語編碼的文本進行解碼,并將解碼所獲得的信息在目的語中以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語碼加以再現(xiàn)。法國翻譯評論家于埃(DenielH
2、uet)的話很有代表性:“因此,我說,這才是最好的翻譯方法:譯者首先緊扣原的意思;其次,如有可能,也緊扣他的字眼;最后盡可能再現(xiàn)他的性格;譯者必須仔細研究原的性格,不刪減削弱,不添加擴充,非常忠實地使之完整無缺,一如原作?!盵1]譯者的角色宛如“隱形人”、“傳聲筒”、“翻譯機器”。然而,我們知道,翻譯的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譯者主觀心理以及主體知識結(jié)構(gòu)參與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翻譯是一種認知活動,翻譯的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作為認知主體的譯者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起到積極的、主導(dǎo)的作用。譯作的成功與否,即譯者從原語文本解讀并再現(xiàn)
3、的信息與原語意欲表達的信息是否契合,譯作對目的語讀者的意圖、目的與效果與原作對讀者的意圖、目的與效果是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的語言能力和知識水平。本文擬從翻譯的過程—理解和表達解析譯者的主體性?! ?譯者在理解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理解和表達是翻譯的兩個主要過程。從理解過程的角度來看,翻譯過程應(yīng)是一個涉及譯者認知語境的動態(tài)的過程,被稱為翻譯過程中的二次解讀[2]。譯者對原語文本的解碼,始于對語言材料的視覺感知,并將感知到的信息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jīng)過詞法知識、句法知識、語義學(xué)知識、語篇知識、語用知識、交際文化知識和社會文化
4、知識等進行加工,最后析出語義。在這個過程中,譯者頭腦中有關(guān)原語的語言知識圖式和文化知識圖式是解碼文本的基石。嫻熟的譯者能有效地激活語言和文化認知圖式,準確快捷地啟用相關(guān)的認知知識,正確地理解原意欲表達的意義。例如: Men,en,animals,chickensallfledaals翻譯成“動物”,則犯了邏輯錯誤,因為動物包含男人、女人、小雞等,不能與這幾個詞處于并列的位置。因此,該句中的animals指的是四足哺乳動物,如豬、牛、羊等。由此可見,精準的翻譯來自正確的理解,譯者必須結(jié)合認知圖式中的語言知識、邏輯知識及上下文
5、的聯(lián)系才能確定一個詞的字面意義?! aneH.Hill曾指出,任何句子的表層結(jié)構(gòu)都不可避免地遺漏了大量的語義細節(jié)[3]。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譯者可根據(jù)原語文本所展布的語境,結(jié)合認知圖式中的背景知識,尋找出話語與語境之間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從而正確理解原語文本。然而,在有些情況下,原語文本沒有提供明確的語境信息,這時譯者必須結(jié)合其認知結(jié)構(gòu)中的相關(guān)知識進行語用推理,否則就會造成誤解和誤譯。例如《論語·陽貨》篇記述的孔子路遇陽貨一段: (陽貨)曰:懷其寶而迷其邪,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6、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段話從語篇結(jié)構(gòu)來看,似乎是一問一答,即陽貨問—孔子答,因而容易順理成章地理解為: 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lǐng)藏起來而不去施展以解救國家于迷亂之中,這可以叫做仁愛嗎?”孔子答:“不可以。”陽貨問:“一個人很想為官做事,卻屢屢錯失時機,這算是聰明嗎?”孔子答:“不可以?!标栘浾f:“時光一去不回頭,歲月是不等人的呀?!笨鬃诱f:“好吧,我準備做官了。” 基于這種理解,英國學(xué)者理雅各(JamesLegge)將其譯為: “Canhebecalledbenevolent,,andleaveshiscountr
7、ytoconfusion?”Confuciusreplied:“No.”“Canhebecalledployment,andyetisconstantlylosingtheopportunityofbeingso?”Confuciusagainsaid:“No.”【】譯者在翻譯中的地位一直是譯學(xué)界爭論的話題。從翻譯的過程—理解和表達而言,譯者作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發(fā)出者需要運用其語言圖式和文化圖式知識解碼原語文本和編碼譯語文本,因而在翻譯過程中起著積極主導(dǎo)的作用。 引言 在原語中心論思想指導(dǎo)下,翻譯研究傾向于將原語文本
8、視為檢驗翻譯成功與否的絕對標準,強調(diào)譯文即是原語文本在目的語中消影遁形的再現(xiàn),如神似說、化境說等。譯者的任務(wù)就是對原語編碼的文本進行解碼,并將解碼所獲得的信息在目的語中以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語碼加以再現(xiàn)。法國翻譯評論家于埃(DenielHuet)的話很有代表性:“因此,我說,這才是最好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