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龔明之與宋代蘇州的龔氏家族——兼談南宋昆山士人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龔明之與宋代蘇州的龔氏家族——兼談南宋昆山士人家 近年來,宋代蘇州經濟文化之繁榮,家族組織之發(fā)展,日益受到學界注意;有關的研究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績。家族無疑為當時社會之重要組成體,而將“家族”與“社會”聯系起來者,顯然有多種層面的內外“活動”及“關系”。筆者個人感覺,對于普通士人之間以及地方性家族之間關系的研究,目前仍屬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疚倪x擇南宋筆記《中吳紀聞》龔明之及其家族的活動與交游關系作為考察對象,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龔明之及其家族中的主要成員在本區(qū)域內有一定知名度,對其活動有一定的資料記載;其活動基礎及經濟依托主要在鄉(xiāng)里,上層黨派政爭對其沉浮影響不大;其數代成員與
2、當時名士、地方官員的交游往來,使我們有可能將著眼點放寬至對于南宋昆山乃至蘇州的士人家族之交游與沉浮的研究。一、龔明之事歷 龔明之,字希仲(一作熙仲),蘇州昆山人。他大約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卒于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享年九十二歲?! ↓徝髦錾碛谔K州士人家族。北宋時期,龔氏家族中曾經出現過七名進士,在當地很有影響。龔明之自幼成長于“名人魁士”圈內,勤勉好學。他青年時期在郡學,中年以后到太學,三十馀年求學不倦。盡管如此,他卻始終“蹭蹬舉場”,直到宋孝宗乾道年間,已經年逾八旬的龔明之才“以特恩廷試,授高州文學”?! ↓徝髦旮叩论?,享譽鄉(xiāng)里。當時人對于他的稱贊
3、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曰“至孝”,二曰“至誠”。 龔明之之“孝行”,主要事例有二:一是“幼逮事祖母,灼頂益齡,精誠且格上天”。他自幼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據說其祖母李氏 自言少嘗大病,夢神告曰:“與汝七十七?!奔捌冢∏腋?。明之齋心屏處,夜禱于天,乞減己五齡以益李壽。灼香于頂者七,聞腦中有爆裂聲,不為動。詰旦,李病良愈。又五年乃卒。[1]范成大《吳郡志》卷二七《人物》、洪邁《夷堅志補》卷一《龔明之孝感》條也都記載了這件事。前書稱此事發(fā)生在徽宗大觀中,后者則說是崇寧中事。崇觀年間,龔明之不過是十數歲之少年。 事例之二是,“奉慈闈,傾囊歸櫬”。宣和三年(1121),正當而立之年的
4、龔明之 以諸生貢京師,迎父母往。已而母與弟繼亡,去鄉(xiāng)數千里,貧無以歸葬。或使以旅殯僧舍,否則火之,以其燼歸。明之不從,取其家所有,自一錢之直皆折賣之,不足,又乞貸于人,竟護二喪以歸。[2] 龔明之之“誠信”,每被時人稱道。他“生平不摘人短,不作貌言,每自謂平日受用,唯一‘誠’字”。龔明之雖然抱負奇?zhèn)ィ耸畾q前卻僅領鄉(xiāng)舉,頗不得志。在鄉(xiāng)里,他安于“食貧授徒,不事干進”,[3]一貫坦誠處事。《中吳紀聞》所附《龔明之傳》曾舉一例說: 紹興二十年鄉(xiāng)貢,年已六十,或勸少匿其數,為異日計。笑曰:“吾平生未嘗妄語,且不敢自欺?!弊鋾鋵??! ↓徝髦⒘x誠信的磊落品格,在南宋士大夫中受到
5、了廣泛的好評?! ≡凇多嵵颐C公遺集》卷上《薦舉龔明之狀》中,曾在兩浙西路任職監(jiān)司的鄭興裔,力薦龔明之“懷奇握異,砥志是躬。倡明圣道,紹孔、孟之心傳;敦敘彝倫,擬曾、閔之至行?!闭f他“立德立言,多士矜式”,“孝行節(jié)誼,著于鄉(xiāng)閭”?! 『檫~《夷堅志補》卷一《龔明之孝感》中說,明之 晚以特恩殿試,策名前列。時已八十二歲,法不應任官。吳人在朝者列其行義,合詞薦之,得監(jiān)南岳廟?! 〈疚跷迥?,龔明之乞致仕,“鄉(xiāng)人奉直大夫林振等,舉明之鄉(xiāng)曲儒宗,經明行修,議論操履,眾所師法,而窮居在下”,請求朝廷予以增秩;當時的知平江府單夔也上奏說,“明之鄉(xiāng)里推其年德,宜被褒寵?!饼徝髦責o吏考,于法不得
6、敘遷。僑寓昆山的吳仁杰向參知政事錢良臣介紹了明之純孝至行,君臣為之竦然,于是得旨超授宣教郎致仕,并賜緋衣銀魚。[4] 龔明之長年以教書授徒為業(yè),生活清苦。他平日里省吃儉用,并曾附益黃山谷語,自號“五休居士”。他晚年居于昆山黃姑別墅,作期頤堂,啜飲歌吟于其間。他的詩作,如今筆者見到的只有五首,存于其子龔昱所輯《昆山雜詠》之中。一首題曰《芝華亭》,自注云:“淳熙丙申創(chuàng)于古上方后”,詩曰: 誰道休祥系上穹,民心元自與天通。政平訟理為真瑞,何必金芝產梵宮?此詩寓意積極,推重人事民心而批評所謂“天降符瑞”,反映出龔明之正直不阿的處世態(tài)度。另外還有題為《期頤堂》的四首詩,序稱:“余自顧
7、頹齡,行將滿百,雖曰日薄西山,亦當優(yōu)游以卒歲。遂課晃輩作期頤堂于別墅,栽花種竹,以為佚老之地?!痹娭幸皇追从吵鏊仡櫞松鷷r的心情: 投老歸來萬事休,比窗一枕足清幽。雖然不得行胸臆,幸喜身無千歲憂。另一首講述了他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體現出一種坦蕩豁達的精神: 不服丹砂不茹芝,老來四體未全衰。有人問我期頤法,一味胸中愛坦誠。 淳熙九年,龔明之九十二歲,念及“疇昔飫聞而厭見者,往往后輩所未喻”,于是將有價值者整理口授,令其子龔昱記錄,是為《中吳紀聞》。該書著重記載了兩宋時期吳中“名人魁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