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

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

ID:25491271

大?。?9.00 KB

頁數:4頁

時間:2018-11-20

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_第1頁
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_第2頁
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_第3頁
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_第4頁
資源描述:

《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對國學經典教育途徑與誦讀方法的思考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yǎng)方面出現(xiàn)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而且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tài)。教育本應像陽光一樣照亮學生的心靈,但實際上,因受工業(yè)社會唯己經濟學價值觀的影響,跨世紀的新一代在教育預期的軌道上已偏離得太遠。而流傳千年被尊為經典的國學篇章,飽含著祖先的智慧,匯聚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如果學生從小就接受國學經典教育,那么一大批具備良好創(chuàng)造能力的新世紀人本文由.L.收集整理才,必

2、將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為此,學校實施國學經典教育很有必要?! ∫?、國學經典教育的途徑  1.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如,開展與經典為伴,以圣賢為友、讀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的中華經典誦讀特色教育活動,并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guī)》,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独献印穭t適合各年級學

3、生誦讀。  2.誦讀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一些學生雖然學習不錯,但與人相處的能力非常差,膽小懦弱,心胸狹隘,難以面對挫折。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引導他們,讓其在日常生活中誦讀國學經典,以使其受到古圣先賢的教誨?! ?.定期舉行心得交流會、讀書會。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個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國學經典教育方法。教師彼此間也應切磋交流,這有助于掌握更多因材施教的方法。中國古代優(yōu)秀典籍非常多,通過讀書會,教師可以加深對古籍深層次的認識,有助于充實教師課余生活,使教師受用無窮。  4.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電視、網

4、絡、報紙、雜志等媒體的影響已深入到家庭、學校,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但從目前的社會教育狀況來看,負面的多,正面的少,其危害又往往被人所忽略。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現(xiàn)狀與特點,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與溝通,讓國學經典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如果家長與教師在理念上沒有達成共識,在教育上步調不一,教師教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會不知所從,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不利于學生向既定目標發(fā)展?! 《鴮W經典誦讀的方法  1.選擇誦讀的讀本。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

5、,意存高遠,特別是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圣賢的文章,散發(fā)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誦讀的讀本可選用《德道經》《大學》《弟子規(guī)》《中庸》《論語》《三字經》等?! ?.把握誦讀的方式。最初,學生可重點誦讀《德道經》第一章和第四十五章及《大學》的開篇章、《弟子規(guī)》,然后逐步深入,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教師可要求學生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使其在誦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熏陶,在誦讀中自然本文由.L.收集整理而然地養(yǎng)成文明禮儀,在誦讀中汲取人文營養(yǎng),在誦讀中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感。  3.誦讀時間的安

6、排。每天利用早課前10分鐘~15分鐘讓學生進行誦讀;下午課前的唱歌和誦讀靈活交替進行;自習前安排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誦讀。如,課前要求學生齊聲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讀著讀著,他們就仿佛回到了唐朝,回到了漢朝,回到了周朝,回到了老子生活的那個寧靜的年代,心理也會逐漸變得平靜,上課時則能夠安心聽講,這比唱那個愛你、愛你、愛你一萬年不知要好多少。學生在聽誦和誦讀飽含古人智慧和道德能量的經典篇章的過程中,能夠切實地獲得古人道德能量的灌輸與智慧的啟迪,從而達到開啟慧智頭腦,培育圣賢心靈的目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