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幾點思考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幾點思考論文一、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就學生方面存在南郭先生現象和綜合市場現象。在上公開課時,有的老師習慣性地提出一個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圍成一團進行討論,等過了幾分鐘一、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就學生方面存在南郭先生現象和綜合市場現象。在上公開課時,有的老師習慣性地提出一個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圍成一團進行討論,等過了幾分鐘,再聽見老師一聲擊掌,于是討論聲立停??瓷先ズ孟窠處熡柧氂兴兀鋵嵲谶@當中,一個學習小組內的成員的素質是不一樣的,必然會有個性差異。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組中的優(yōu)等生總是最有發(fā)言權的,不僅自己的觀點能
2、在小組內得到認同,而且還能代表小組發(fā)言,從而導致其他中等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出現了南郭先生搭便車。因此,這樣的小組合作形式其實掩飾了個體之間的差異,甚至剝奪了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fā)言的權利。就教師方面存在推卸責任和對學生的評價不合理的現象。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認為合作學習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學生有了問題老師可以甩手不管,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老師在課堂上好像是一個看客,遇到爭執(zhí)時不指導學生如何解決,結果學生的時間耽誤了,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如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組員的搭配不合理、人員的分工不合理、人數不合理,教師也沒有真正地參加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只是當了一個監(jiān)工,甚至
3、有個別老師在學生合作學習時自己在想與教學無關的事。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當然,也有的教師較少組織組際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有時組際之間的評價,往往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誤之處,形成互引指責的局面,學生自我評價的機會也很少。還有的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此外,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二、分析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就學生而言,首先,中學生年齡小,獨生子女多,嬌生慣養(yǎng)、我行我素、自私、狹隘、自我優(yōu)越感強。社會、家庭又很少能為孩子提供練習合作的機會和場所,因此中學生不
4、愿與人合作;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責”和“埋怨”,這些恰恰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所經常忽視的。其次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毫無興趣因此導致了學生的不合作現象。合作教學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講,“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本徒處煻?,在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尚未養(yǎng)成的情況下,教師急于求成,違背中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不講清要求,不考慮學生的生活背景,隨意地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不研究“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不給學生明確的任務,沒有動態(tài)地變更小組人數及成員的角色。不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不能科學處理好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系,一味地讓學生合作、討論,結果是
5、表面熱鬧,實效不強。教師的教學技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做到隨機應變,因材施教,對課堂的駕馭能力較差。同時沒有認識到教師的參與能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教師為了趕時髦而盲從,不求創(chuàng)新,別人都用,我當然也不能不用,但卻沒有從教學內容等方面出發(fā)??v觀以上分析,問題的根本在于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是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本質的理解,而是片面地、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學習。三、針對上述原因應該采取的措施就學生而言,首先,社會、學校、家庭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通過各種活動、方法讓學生明白:我只是社會中千千萬萬個人中間的小小一員,不可能孤立地在社會上生存,必須依
6、賴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與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比我差的,我?guī)椭?,內心是多么喜悅;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學生只要建立了這種意識,便會在課堂中自發(fā)地進行合作、交流,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其次,在合作學習中,應對學生進行合作技能的教授與訓練。否則學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無法進行合作,從而直接影響合作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嚴重削弱教學效果,至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品質,則更無從談起。教師而言,首先,任何一種形式、方法都是由內容決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革新,教師需根據班級規(guī)模與教室空間大小把學生分成若干
7、個“同質”或“異質”的學習小組,原本秧田式的座位編排形式也隨之變成“馬蹄型”、“半圓型”等,以增加生生之間的目光交流,便于言語交流,這為更好地進行合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對于合作學習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僅是座位編排形式的改變,它更依賴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如果仍沿用以前習以為常、得心應手的一套教學程序,而不為學生更好地合作創(chuàng)造條件,那形式再變也是徒勞。其次,教師應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組,并闡明“小組”的特殊意義,讓學生明晰自己在小組內的職責——為整個小組的成功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