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語碼轉換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語碼轉換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目錄一、引言二、語碼轉換與語言功能三、語碼轉換與語法隱喻四、語碼轉換與語義發(fā)生五、結語:語碼轉換與適用語言學一、引言語碼轉換是一種由語言接觸所引起的語言現(xiàn)象,指的是說話人在同一交際片斷中交替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碼(包括不同語言或同一語言的各種地區(qū)方言、社會方言等語言變體)的語言現(xiàn)象。一、引言請看下面兩個例子:(1)NewZealand和澳洲完全不一樣,澳洲是個美國和VictorianEngland的混合種,一股暴發(fā)戶味道,又因為是個Continent,自然就arrogant,atthesametimecomplacent,NewEngland像英國,是個島
2、,notbigenoughtobeeitherarrogantorcomplacent,butbeingcutoff,farfromeverywhere,thereismoretime,morespace,peopleseemtoreflectmore.Reflectioniswhatreallygivespeopleculture.(《傅雷家書》,p.333)(2)Intellectually我是純粹東方人,emotionally&instinctively又是極像西方人。一、引言傳統(tǒng)語言學將語碼轉換現(xiàn)象歸入“言語”(langue,見Saussure1916[1957])或“語言使用
3、”(performance,見Chomsky1957)的范疇而很少予以關注。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語碼轉換成了該學科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一、引言早期的社會語言學家們往往把語碼轉換看成是一種語言缺陷(如Labov1972)。但與此同時,Blom&Gumperz(1972)區(qū)分了“情景型語碼轉換”和“隱喻型語碼轉換”,并正確指出句內語碼轉換存在某種結構上的限制。從這以后,語言學家們開始從社會語言學、語用學、句法學、心理語言學、社會心理語言學等多種視角對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研究。一、引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Myers-Scotton(1993a,199
4、7[1993d])分別提出的“語碼轉換的標記性模式”和“母體語架構模式”,旨在闡釋語碼轉換的社會動因和語法特征;Jake,Myers-Scotton,&Gross,2002;---Myers-Scotton(2002)結合喬姆斯基的“簡約論”(Chomsky1995)對“母體語架構模式”進行修正,提出了接觸語言學理論,以闡釋其語法特征;---Halmari(1997)則運用轉換生成語法的管轄和約束理論,旨在探討語碼轉換的句法限制;---Milroy&Muysken(1995)、Chan(2003)等從跨學科的角度對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的多維度研究等。一、引言在我國,對語碼轉換的研究起步于2
5、0世紀90年代初。張正舉和李淑芳(1990)、王德杏(1992)、祝畹瑾(1992,1994)等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對當時國外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初步的介紹。進入21世紀,何自然和于國棟(2001)、王瑾和黃國文(2004)、李經(jīng)偉和陳立平(2004)等對之后國外從語用學、句法學及跨學科等角度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更為系統(tǒng)、全面的介紹。一、引言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從社會語言學、語用學、句法學、社會心理學等角度對語碼轉換進行專題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如:---黃國文(1995)、劉承宇(1999)、劉正光(2000)、于國棟(2000,2001)等從語用學角度所作的研究,---劉承宇(
6、1998)、申智奇和李悅娥(2001)從社會語言學與文學批評相結合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許朝陽(1999)、王楚安和徐美彥(2005)等從社會心理語言學角度所作的研究,---陳立平(2006)從句法學角度所作的研究,---陳治安和劉承宇(2001)等從跨學科角度所作的研究,等等。一、引言近年來,隨著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以及語碼轉換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學者開始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和語篇分析這一全新的視角對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研究,取得了一些引人矚目的成果,如:---王瑾、黃國文、呂黛容,2004,《從會話分析的角度研究語碼轉換》;---王瑾、黃國文,2004,《語篇基調與報章語碼轉換》;-
7、--黃國文,2006,《語碼轉換研究中分析單位的確定》;---曾蕾,2006,《投射信息中語碼轉換的人際與語篇意義構建》;---王瑾,2007,《語碼轉換的功能及其體現(xiàn)形式》;等等。一、引言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語言研究的不斷深入,韓禮德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越來越傾向于把該理論看作是一種普通語言學、適用語言學(如Caffarel,Martin&Matthiessen2004;Halliday2006,2008;黃國文、常晨光、戴凡2006;黃國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