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初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初探 【關鍵詞】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標號】0450-9889(2013)05A-0088-01 數(shù)學思維對于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當我們走進學生的學習世界、面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時,卻令人汗顏: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了十幾年的今天,學生的學習依舊聽命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生活思維仍然停留在書本里,學生的行為方式仍然安享于別人創(chuàng)造的模式中。為此,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我們應該從課堂上找尋這些讓我們失意的根源,努力為學生培植適合他們思維成長的土壤。 一、減少教師的束縛,讓
2、學生思維多點自由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誰不允許學生犯錯誤,誰就將失去最富成效的教育契機?!庇纱?,我也想到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外國小學生看見雞蛋能孵化出小雞,誤以為同樣大的卵石也能孵化出小卵石,于是他便開始“孵化”卵石。此事被他的老師知道了,不過,老師并沒有立即阻止、矯正他,而是“引導”他去“犯錯”――讓這個學生將卵石揣在最靠近身體的那一件衣服里,并要求他每天記下卵石的變化。一個月后,這位學生告訴老師:“沒有任何結果?!崩蠋煵]有笑,而是認真地問:“這是什么原因呢?”孩子肯定地說:“它沒有生命!”4其實這個案例中的問
3、題早有結論,但是教師卻沒有阻止學生,而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犯錯”,雖然學生為探究這個問題花去近一個月的時間,但這個過程卻讓他有了一個全面思考的機會。 但與之相反的是,我們的教育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卻是少之又少,通常都是以包辦或幫辦的形式幫助學生快速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如某位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一道應用題――“班級書櫥里有一些書,第一周借出了33本,第二周借出43本,還剩22本,班級書櫥里原來有多少本圖書?”這種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借出現(xiàn)象”的數(shù)學反映,只要學生略加思考,就能正確地解答,但是該教師在教學時,卻是這樣進行的:孩子們,我們遇到這
4、樣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想到“倒推”,即用現(xiàn)在還剩22本,加上第二周借出的43本,再加上第一周借出的33本,一共是98本。誠然,這位教師的策略無可厚非,但他用自己的“唯一”統(tǒng)一了全班學生的“多樣”,扼殺了學生思維的個體性?! 《⒋蚱茣镜木窒?,讓學生思維多點空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笨梢妼嵺`對知識的習得是何等重要!然而在近一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依舊將學生禁錮在書本里,禁錮在試卷里,使得學生的思維因局限于書本而顯得蒼白。為此,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造“讓數(shù)學走向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習得真知?!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
5、《百分數(shù)》的教學。如果我們單從百分數(shù)的概念及其他數(shù)的轉化等角度來教學,那么百分數(shù)的“應用”意義就會大打折扣,學生的思維就會局限于書本之中。為此,我在教學時,將百分數(shù)與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思維的深刻性?! ≌埜鶕?jù)下表,計算出你們父母每月稅后所得。4 其中一位學生家長的月收入是2525元,這個學生是這樣計算的: 2525-1600=925元,925×10%=92.5元,2525-92.5=2432.5元?! ×硪晃粚W生家長的月收入是2500元,他是這樣計算的: 2500-1600=900元,500×5%+400×10%
6、=65元,2500-65=2435元。 在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下,學生得到了“月收入高但經(jīng)稅率調整后變少”的結論,這一結論讓第一個學生對自己的計算方法產生了懷疑,于是他再仔細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根源:他將“925元”籠統(tǒng)看成“超過500~2000元的部分”,從而將這部分錢統(tǒng)一以“10%”計算?! ∪?、摒棄現(xiàn)有的模式,讓學生思維多點創(chuàng)新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擺脫客觀條件的制約、摒棄現(xiàn)有模式的束縛,為學生提供一種超越的契機,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在不斷超越中得以優(yōu)化?!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測量》一課的教學。在數(shù)學課程體系里,設置測量這
7、一內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數(shù)學”工具,進行“數(shù)學化”的工作。然而在具體實踐中,許多對象的測量是很難像書本中那樣“直觀、有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多種變通。為此,我在進行《測量》教學時,就摒棄了“可測對象”的局限,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超越教材局限的契機:先讓學生用手中小尺去測量一下容易測量的物體,如文具盒、鉛筆等,讓學生明白測量的意義;接著,讓學生用小尺去“測量”難以測量的物體(如桌椅的高度),由于小尺的長度有限,測量的結果往往是千差萬別的。于是我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準確地測量這些物品的長度,在學生思考討論后,我與學生一道研究分析“
8、誤差”4的根源,并引導他們用“替代”工具,即先用一根長線進行測量,然后再用小尺來測量這根線的長度。最后,我再呈現(xiàn)工程師們利用“勾股定理”等方法測量大山高度的方法,讓學生的眼界與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 ?。ㄘ熅幜謩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