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綜合癥

黑斑息肉綜合癥

ID:32533803

大?。?3.80 KB

頁數(shù):3頁

時間:2019-02-11

黑斑息肉綜合癥_第1頁
黑斑息肉綜合癥_第2頁
黑斑息肉綜合癥_第3頁
資源描述:

《黑斑息肉綜合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應該是Peutz-Jeghers綜合征Peutz-Jeghers綜合征(Peutz-Jeghers’ssyndrome,下簡稱為PJS)又稱家族性黏膜皮膚色素沉著胃腸道息肉病,簡稱黑斑息肉綜合征。本征有3大特征:①黏膜、皮膚特定部位色素斑;②胃腸道多發(fā)性息肉;③遺傳性。以往認為本病罕見,近年來臨床報道病例較多。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男女發(fā)病率大致相同。1896年Hutchinson首先報道了1對孿生女孩的上唇有黑色素斑點,1919年其同事Weber報道了兩姊妹中的1個在20歲時死于腸套疊。1921年Peutz報

2、道了一家三代人中曾有7人患小腸息肉病,口唇和頰黏膜有黑色素斑點。描述了本病的家族遺傳性。1949年Jeghers會同Mckusick和Katz等收集了世界文獻22例,并報告了自己的10例,強調了本病的家族遺傳性及皮膚、黏膜色素斑的特點,引起了廣泛注意。1954年Bruwer等首次使用Peutz-Jeghers綜合征這一名稱。Vilchis等報道,此綜合征全世界每年平均有10例。但1977年Mcallister等收集歐美文獻共320例,1987年后藤明彥收集Japanese文獻共355例,孟榮貴等收集1985-1989年國內文獻44

3、篇共173例,說明PJS在我國并不少見。一.病因PJS屬于家族遺傳性疾病,其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由單一多效基因所傳遞?;颊叩娜旧w分純合子和雜合子2種,由于基因的突變,二者都能發(fā)病。純合子的出現(xiàn)率很低,而往往易致死胎或夭亡。在臨床上所見的患者中以雜合子居多。在雙親中的一方正常,另一方為雜合子,其子女中約有1/2可能發(fā)病?;颊叩慕】底优绻皇墙H婚配,不會有致病基因傳給后代而發(fā)病。郭敏等報道了3個家族8例患者中,一家為父女遺傳;一家為母子遺傳;另一例共生4子,第3、4子則患本病,其長子僅唇部、口腔黏膜有黑色素斑,并無胃腸道

4、多發(fā)性息肉,可稱為不完全的顯性遺傳。PJS患者約有50%無明顯家族史,可能是由于新的基因突變所造成的,但其后代仍有發(fā)病的可能。目前還不能通過遺傳標志預測本病患者子女中誰可能發(fā)病,這有待進一步研究。二.病理PJS患者的主要病理改變?yōu)轲つ?、皮膚色素斑和胃腸道息肉。黏膜、皮膚色素斑為真皮基底內黑色素細胞數(shù)量增加,黑色素沉著所形成。本征的息肉為錯構瘤性,非腫瘤性息肉。息肉的表面是正常腸或胃上皮細胞所構成的腺管。螘國錚通過對6例PJS患者病理檢查認為,本征息肉的最大特征是間質內有平滑肌束,呈樹枝狀分布,穿插至腺體間,腺體可錯位于腸壁肌層及漿

5、膜內,腺上皮杯狀細胞往往增多,分泌亢進,腺體增多可呈增生腺體或簇狀,也可呈乳頭狀生長。在該組6例中,有4例伴存腺瘤樣結構,大多數(shù)腺瘤樣結構與息肉同存一體,有的位于息肉頂部或體部,個別腺瘤單獨存在。關于本征的癌變問題,文獻討論頗多。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錯構瘤癌變機會少,即便有惡變,也須嚴格區(qū)分是息肉惡變還是合并與息肉無關的腸管原發(fā)性癌癥。有人發(fā)現(xiàn)癌變多發(fā)生于有錯構瘤及腺瘤同時存在的病例,因此認為癌變很可能是由腺瘤演變而來,不一定來自本征的息肉。有些在癌性潰瘍的邊緣也密布著息肉,但究竟是伴發(fā)還是癌變尚難定論。一般認為本征息肉即使發(fā)生癌變,其

6、惡性程度也較低,病變局限,轉移也不多見。關于癌變多發(fā)部位,學者們的報道不一致。小西等綜合***及歐美文獻提出本征息肉惡變的部位主要在大腸、十二指腸、空腸和胃。有的則認為在胃及小腸。Dozois等收集321例,其中有11例惡變,占3.4%;宇都宮等報告為8.6%;劉汝報告為3.6%。須田等對409例本征的胃腸道息肉進行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直徑在1.Ocm以下者惡變中為0;1.0~3.0cm者為1.6%;3.Ocm以上者為15%。息肉越大,其惡變率越高。在螘國錚報告的6例PJS患者中,有2例伴發(fā)腸癌,從形態(tài)學觀察,2例均呈隆起型高分化腺癌

7、,其中1例伴淋巴結轉移,1例侵及腸壁全層。三.臨床表現(xiàn)本征臨床表現(xiàn)不一,個體差異很大。病情輕者可無自覺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腹痛、腹瀉、黏液便、便血、便秘、嘔血等消化道癥狀。除以上癥狀外,本征尚有色素沉著、胃腸道息肉2大特征性表現(xiàn)。1、色素沉著:①部位:色素斑主要發(fā)生于面部、口唇周圍、頰黏膜、指和趾,以及手掌、足底部皮膚等處;②色澤:多數(shù)患者發(fā)生在上下唇和頰黏膜的色素斑為黑色,其余部位多為棕色或黑褐色;③出現(xiàn)時間:可出現(xiàn)于任何年齡,斑點多在嬰幼兒時發(fā)生,至青春期明顯,部分患者在30歲后可逐漸減退或消失;④與息肉關系:絕大多數(shù)病例為兩者

8、同時存在,約5%的患者僅有胃腸道多發(fā)性息肉或色素沉著。兩者在出現(xiàn)順序上,臨床多為先有色素斑點,然后才發(fā)生息肉,但色素斑的數(shù)目和深淺與息肉的數(shù)目無相關性;⑤色素斑的特征:其外形為圓形、橢圓形、梭形等多種形態(tài),一般界限清楚,以口唇及頰黏膜最明顯,下唇尤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