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提問和評價》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提問和評價工作單位:云陽縣人和小學?姓名:鄔小玲郵編:404500[摘?要]: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平臺,是讓學生思維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的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提問要使學生能夠接受、符合學生現(xiàn)狀的原則,且提問的形式要科學合理,對于學生的回答評價要恰到好處,把握住一個“度”字。[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評價前言現(xiàn)代教育的主流是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zhì)教育,其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而貫穿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活動之一就是課堂提
2、問。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敝祆湟苍f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蹦敲从辛艘蓡栐撛趺崔k?當然是要提出來,若學生提不出來,教師就幫他們提出來。因此,在巧設提問、講究提問和優(yōu)化提問上費心思,使學生從外部到內(nèi)部都動起來,從而進入“憤”、“悱”的境界,取得捷問先登,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是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shù)呢?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shù)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目的、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形式,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還有一層意思,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疑難的問題向老師提出質(zhì)疑。
3、近幾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的提問無效、無序、無章的現(xiàn)象存在的較為普遍,教師的提問沒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那么教師怎樣才能運用好提問的藝術(shù),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呢?我們將從問題的設計原則、提問的方法、提問后的評價進行分析。正文一、教師的提問應遵循的原則1、普遍性與代表性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水平不同,個性差別也很大。教師設計提問時要以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目標,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方式,這種師生互動,有大多數(shù)時間成了“亂動”或“不動”,這種合作學習開始變形。我在《語文教學通訊》看到這樣一個材料:教師
4、在向?qū)W生提問后下講臺開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教室里熱熱鬧鬧,氣氛活躍,人人參與教學活動,但仔細觀察問題就出來了,一些學生不會合作,只在那里聽好生“主講”,一些小組的學生還在閑聊,尚未進入討論狀態(tài)。針對此類情況,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定非自愿者來回答問題,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學、不愛思考同學的非語言性暗示,鼓勵學生間相互啟發(fā),使大多數(shù)同學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考慮提問普遍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示范性,既面向全體學生,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感,為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設計思維水平較高的題目,給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精彩的答題能產(chǎn)生很好的示范與帶
5、動作用,能促進學生較高水平的思維活動。???2、層次性與量力性???4對于提問的設計,要遵循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組成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先簡后繁的階梯式層層推進和擴展的序。按照這樣一個序,教師能節(jié)時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且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能夠視不同情況,做出靈活的變動,可以重點突破,從重點問題入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下面就從對提問順序的設計的角度,來談一下教師提問應遵循的層次性與量力性。???首先,有的課文本身的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的、結(jié)構(gòu)嚴密有序的組合體。因此可以按課文本身的序來構(gòu)思提問,如《愚公移山》,教師可以從標題入手:移什么山
6、?誰移山?為什么要移山?對移山有幾種不同的態(tài)度等。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設計提問,使前一個問題成為后一個問題的鋪墊,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至于思維跳躍太大學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師按段一字一句提問,學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的點滴的知識,知識如果沒有序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學生無興趣,學習效率底。???其次,有的課文并不是由淺入深的構(gòu)思,而且開頭難以理解,后面卻峰回路轉(zhuǎn),所以教師設計提問就要打破現(xiàn)有的序列,重新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這種課文可以從結(jié)尾入手。如《拿來主義》這一課,開頭一部分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學生難以理
7、解。可根據(jù)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抓住學生容易理解的中心論點,從中間入手,扣緊“所以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設計提問“怎樣來拿?”并借助“所以”來推斷“為什么拿?”學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樣拿”作為自己的知識鋪墊,“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再次,有的文章難以看出由淺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間大致是一種并列關系,有不少的共同點,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確立一個核心,以此來設計一個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層層推進的提問和教學序列。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畫都是抓住了春天
8、的特征,而且詞語非常優(yōu)美,歷來是大家學習的典范。教師可以圍繞品味語言這一重點,可按這樣的思路設計提問: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圖”這一段,反復對比品位;接著利用品味到